當前,成都已經站上全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新起點。國家中心城市一方面要求在全國層面具有經濟、文化、交通等領域的中心性特征,另一個重要方面則表現為高度發展的開放型經濟及具有一定國際化水平的國家開放門戶。按照《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完善對外開放平臺,提升參與國際合作競爭層次”是國家賦予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成都而言,打破“西部宿命”,構建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全面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是當前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任務。
強化高密度對外交通平臺
區域經濟學認為,交通將改變城市對外各種要素流動的方向、速度與頻率,也將從根本上改變經濟活動的空間運行方式。基于城市對外交通時間所能達到的空間范圍而形成的多時空經濟圈,是中心城市對外經濟聯系的重要基礎。在未來發展中,成都應進一步強化對外交通密度,增強成都在西部地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拓展對外多時空經濟圈。
一是要瞄準“兩港三網”著力點,即成都國際空港和國際鐵路港,拓展國際國內陸上物流網、空中物流網和空中人流網,提高“交通”總的供給規模,縮短對外時空距離,拓展時空圈范圍。具體而言,要加快推進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吸引國際一流航空公司集聚成都,加密以成都為核心的國際化航線網絡;加快成都國際鐵路港建設,積極推進蓉歐快鐵北線建設,加快形成南、中、北線齊頭并進的歐陸、泛亞大通道格局;加快蓉昆高鐵、川藏、成都至西寧等鐵路以及成都經濟區環線、天府國際機場等高速公路建設,打造國家高鐵樞紐城市和國家區域高速公路樞紐。
二是要著手解決交通在短時期內的結構性短缺問題,應結合對外經濟合作與發展的需求,來審視交通建設的方式、強度、時序、技術等選擇,提升現有交通設施的管理與運營水平,以實現最大限度的“交通換時空,時空促發展”。
三是深入推進“蓉歐+”戰略,以多形式交通物流編織的時空網絡為支撐,構建起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和全方位開放的基礎平臺,帶動國際貿易與服務的提升以及相關臨空、臨港產業聚集和國際產能合作,實現從交通時空圈向對外經濟圈的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