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從產業分布還是市場活躍度來看,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皆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正在邁入“黃金時代”。
“在中國,無論是喝一杯英式的‘咖世家’,還是乘坐出租車、看電影,只需要一部手機,不用帶錢包。”這是英國工商業聯合會中國首席代表剛毅向其英國同事介紹中國電子商務平臺時,著重強調的便利之處。剛毅作為對接中英兩國消費和服務產業的中間橋梁,高度重視中國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以及對于外資企業的影響。
剛毅向《經濟日報》記者表示:“相比外國的其他社交媒體和網站平臺,中國騰訊微信平臺和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臺的領先優勢不是一丁半點兒,在幾乎沒有任何廣告宣傳的情況下,兩大平臺迅速成長,背后是中國企業的平臺優勢和技術優勢。”
以騰訊和阿里巴巴為代表,中國電子商務平臺和高科技企業近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摩根士丹利日前發布研究報告稱,雖然中國電子商務銷售額在2003年幾乎為零,但是當前已經飆升至6000億美元左右,占全球總體市場份額比重高達35%。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電子商務和零售業務分析員羅伯特·林撰文表示,伴隨電子消費渠道的創新開發,未來中國在全球的電子商務份額還將進一步增加,這也將為中國經濟轉型提供更為強勁的動力,不斷提升消費在國內經濟中的比重和民營經濟的市場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并非單純地“走量”。匯豐銀行亞太區零售銀行業務和財富管理部門主管凱文·馬丁認為,電子商務和居民消費模式從柜臺轉變為線上或者移動交易的同時,還推動財務互動更多轉變為網絡化和數字化。
上述變化又催生了中國新的全球領先產業部門——金融科技產業。
日前,花旗銀行集團最新關于全球金融科技企業的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金融科技崛起是全球金融科技市場的主導事件。得益于過去10年中令人震驚的數字化發展和中產階層擴張,中國的金融科技企業在電子商務平臺和社交媒體生態系統的推動下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