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寧夏銀川市搶抓機遇,深化“智慧銀川”融合創新,將新一代信息技術引入現代城市管理、保障改善民生、新產業培育等領域,通過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有效增強社會治理能力,催生系列新產業新業態。
以“智慧”促政務改革
新常態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民間投資低迷,審批事項多、環節多、效率低成為主因,同時“一放就亂、一管就死”嚴重制約政務改革。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發現,銀川市將“互聯網+”融入“放管服”改革全過程,充分激發和釋放市場活力。
記者采訪了解到,為切實給市場主體“松綁”,銀川市組建行政審批服務局,將26個部門153大類業務歸由“一枚印章管審批”,審批效率提高86%。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運用,當地跟進七輪“審批瘦身”“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和“審改備”等配套改革,建立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和電子監察平臺,審批辦理時限大大縮短,去年新增市場主體同比提高26%。
為最大程度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微觀干預,實現“管而放活、活而不亂”,銀川市搭建審批監管信息互動平臺,利用挖掘、分析、預估研判市場態勢、潛在風險,為監管部門精準監管、規范市場秩序提供決策依據,并與“網格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及企業誠信檔案相結合,線上線下并舉,倒逼市場主體規范市場行為。
數據多跑路,群眾才能少跑腿。在位于銀川市閱海灣的市民大廳,群眾推開一扇門,就能辦成社保醫保、房產交易等505項“一攬子事”。借助于“網上辦事大廳”“手機審批APP”等,銀川市實現了“實體+網上”“線上+線下”“網上+掌上”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審批服務,網上辦事率達48%,網上辦事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