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8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復福州新區成為第14個國家級新區,賦予了兩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載區、擴大對外開放重要門戶、東南沿海重要現代產業基地、改革創新示范區和生態文明先行區的國家戰略定位。
這一年,是福州新區開發建設的“元年”。牢牢鎖定“三區一門戶一基地”的戰略定位,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高點布局,高速推進,高位起步,福州新區在全面加快開發建設,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構筑跨越趕超新平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效,新區元年實現了良好開局。
做足“海”的文章
位于馬尾的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是全球首家國際化專業海產品交易所,也是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支持的18個項目之一。據了解,交易所現已發展境內外會員350家,馬來西亞分中心已建立,越南、柬埔寨和緬甸分中心正抓緊籌建。
該交易所是福州新區疊加自貿試驗區、“海絲”核心區等國家戰略的一個生動縮影。
新區獲批一年來,福州新區主動融入“海絲”發展,密切與海絲沿線國家海、空港合作,推動開展海關、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準計量等方面合作試點,努力將福州新區打造為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一年來,福州新區巧打“海峽”牌,用好5·18海交會、海峽青年節、海峽兩岸福州新區發展論壇等系列平臺,加強與臺灣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的深度對接,自貿區福州片區成為臺資企業投資熱土,目前已有284家企業入駐,注冊資本達22.2億元。
在具體舉措上,政府出臺專項鼓勵和支持辦法,建設海峽青年交流營地,建立福州臺灣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并成立“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提供法律咨詢、項目對接、貸款融資、工商(稅務)注冊登記等配套服務。
一年來,福州新區實施海洋高端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雙輪驅動”戰略,完善港口、航道設施建設,加快建設藍色經濟產業園、馬尾船政(連江)工業園區等臨港產業園區,并推動福州新區跨境電子商務水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建設,打造全國遠洋水產品、國際進口水產品的中西太平洋沿岸重要的貨物集散基地。
聚焦項目建設主抓手
在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總投資300億元的京東方福州第8.5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項目,于2015年10月正式動建,是福州新區獲批后的首個大型工程,也是動建最快、投資最大的產業項目,有效填補了我市液晶面板生產空白,吸引東旭光電等上下游項目到新區落戶,帶動形成千億產值的顯示器產業集群。
獲批一年來,福州新區切實把項目建設做為主抓手,在2015年全力推動實施336項新區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446.31億元,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的基礎上,2016年又安排確定新區重點項目391項,年度計劃投資達1597億元,截至7月份,累計完成投資1027.58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64.35%,超序時進度6.02%。
濱海大通道、福平高鐵、地鐵2號線、繞城公路東南段、長樂機場二輪擴能等重大交通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大型市政基礎設施共建、共用、共享等統籌機制進一步健全,電力設施、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地下管網等公建設施加快布局。
一年來,先后舉辦4場大型的項目對接會,簽約新區項目265項,總投資超過6000億元,涉及先進制造業、互聯網+、VR、創業平臺、新能源等多個重點產業領域。
獲批以來,福州新區還建立了由政府牽頭,企業和銀行定期對接、多向選擇的常態化銀企融資對接模式,先后開展了5批新區重大項目融資對接活動,促成金融機構與82個重點項目達成了融資意向,融資金額達880多億元。國開行福建省分行支持福州新區建設發展,將提供2000億元金融支持新區發展,也帶動多家金融機構與福州新區牽手,達成融資協議。
區域開發進一步提速,規劃明確了先期重點推動建設的7個組團14個重點開發片區,并組建成立福州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設立總規模達150億元的福州新區投資發展基金,加快推動重點片區和功能組團開發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