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委書記呂業升在東莞創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學領導小組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說,東莞理工學院要注重對品質的追求,精準發力,以差異化優勢體現超常規辦學水平,服務地方發展,培養出產業轉型發展急需的創新人才和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東莞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成洪波說,要積極探索與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相對應,堅持“需求導向、人才優先、項目引領、平臺支撐、服務社會、追求卓越”的基本思路,嘗試打破傳統學科建設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跳出一般大學發展的邏輯約束,真正按照國家戰略和區域布局,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和專業改革建設,實現學校綜合實力與創新服務能力的“雙提升”。
對此,作為本土高校的領頭代表,東莞理工學院(以下簡稱“莞工”)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一直在進行大膽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創新驅動是廣東和東莞現階段的核心發展戰略,制造業轉型升級需要大量多層次的應用型人才。2015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將莞工納入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之列,莞工躍升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高教平臺之一。
東莞現有本科院校3所,高職院校4所,工科應用型人才規模嚴重不足,特別是制造業發展急需的一線技術技能型高級人才嚴重短缺。而高校教育教學實踐長期存在一個痛點——人才培養難以滿足企業實際需求。
業內觀察人士認為,傳統的本科培養過程相對封閉獨立、人才培養計劃的課程設置雷同,在具體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仍以學科導向的教學模式為主,造成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應用型人才培養不能落在實處。
“企業找不到滿意的人才,學生找不到滿意的工作。”這個痛點一直驅動著莞工教育工作者的思變和改革嘗試。為契合產業轉型發展重大戰略需求,通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業龍頭企業等部門合作,建設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協同育人平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面向制造業協同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解決東莞乃至珠三角制造業人才緊缺的必要路徑。
如電子工程與智能化學院,將與龍頭企業的合作作為學院剖析人才需求的第一步,在深入統計局、中興通訊、步步高等單位調研后,確定人才培養定位為面向通信服務業,培養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能力、適合區域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該學院不斷強化實踐環節,根據知識素質和能力的具體要求,整合校內實踐與企業教學資源,打造一般能力與專業技能、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規定要求與自選項目相結合,由“基礎實驗實訓提高 課外創新 工程應用”構成的實踐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