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才而興的深圳,始終把人才當作第一資源,改革開放40年來不斷在人才政策、服務、環境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提升引才聚才質量。截至目前,深圳科技大軍人數超過200萬,全市高層次人才總數超過1.6萬人,留學回國人數超過14萬人,全職院士46人。
近幾年來,深圳吸引海歸人才“磁場”更強,海歸人才作為人才經濟的一個亮點,已在深圳初具規模,并逐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催化劑。朗科、迅雷、華因康、柔宇科技、光峰科技、光啟、華大基因、云飛勵天、諾康醫療、華傲數據、奧比中光等一大批留學人員企業,已成為深圳自主創新與產業提升的重要力量。
走在自主創新的前沿
近日,由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南山區政府主辦,南山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華為云杯”2020深圳開放數據應用創新大賽落下帷幕。本次大賽共設置4個賽道,在以“深圳北站周邊交通擁堵指數預測”為賽題的算法賽道比賽中,深圳歐美同學會常務副會長企業云天勵飛參賽團隊榮獲一等獎。該團隊設計了基于深度神經網絡、三維卷積神經網絡等多算法融合的交通態勢預測新模型,能夠捕捉道路空間地理關系和交通流量實時特征,在初賽和決賽均獲得第一名。
在深圳歐美同學會常務副會長、云天勵飛聯合創始人兼CEO陳寧看來,深圳是最適合海歸創業的城市,也是最容易誕生創新工匠的城市。6年前,他選擇了深圳,如今云天勵飛已成長為深圳本土AI獨角獸企業。公司推出的動態人像識別系統“深目”已穩定運行超過3年,并被快速復制到中國和東南亞近百個大中型城市。今年5月,陳寧還受邀在市僑辦、市僑聯舉辦的“同心戰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播出”活動第五場上作《AI戰疫 改變生活》主題講座,分享科技戰疫的硬核經驗,吸引了11.1萬多人在線觀看,點贊量超2.2萬。
2013年,深圳歐美同學會副會長黃源浩懷揣“讓人們用上最好的中國光學產品”的初心,告別10年“西游”,來到深圳,創立了奧比中光。經過7年的發展,奧比中光不僅成為提供行業領先AI3D感知整體解決方案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還躋身全球為數不多掌握3D感知全領域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在今年3月舉行的全省科技創新大會上,奧比中光申報的項目“3D視覺芯片及全平臺兼容的高分辨率光學測量系統”獲評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此次獲頒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是對奧比中光3D感知核心技術在自主研發和產業應用上取得國際領先地位的充分肯定。”從企業創立之初到現在,作為企業的領頭羊,黃源浩始終堅持自主研發的創新思路,奠定了奧比中光堅持創新的基調。
科技戰疫的海歸擔當
疫情期間,深圳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企業諾康醫療實時關注疫情發展動態并即時響應醫院的臨床需求。莆田市作為諾康醫療東南大區總部基地,為了緩解當地醫療設備的緊缺,諾康醫療第一時間向莆田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捐贈了價值110萬元的數字化病區系統(含設備和中央站軟件),用于莆田市醫學院附屬醫院的臨床護理、監測及治療工作。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醫護人員選擇最美逆行,沖在第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保障。考慮到一線醫護人員個體防護嚴密厚重,在電腦端操作有諸多不便,深圳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深圳市北科瑞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軼與合作伙伴東華醫為科技有限公司攜手研發智能語音醫院信息管理系統(智能語音HIS系統),通過語音全控制,避免穿戴厚重手動操作電腦帶來的不便。春節期間,工作團隊每天平均工作18個小時以上,僅用9天時間就成功研發,交付武漢火神山醫院使用。
自疫情暴發以來,深圳歐美同學會會員企業華因康基因(集團)旗下的武漢康昕瑞醫學檢驗實驗室第一時間參與到抗擊疫情的戰斗中去,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篩查等貢獻科技力量。早在今年1月27日,該實驗室就被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指定為第一批開展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的第三方醫療機構,且獲得由國家衛健委臨檢中心頒發的室間質評證書以及武漢市衛健委頒發的能力驗證證書。今年5月,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涉疫大數據與流行病學調查組下發《關于開展全市新冠病毒核酸篩查的緊急通知》,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全員新冠病毒核酸篩查“十天大會戰”,該實驗室又名列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機構名單中。
企業復工復產以來,在深圳市留學生創業園入口處,園區企業員工通過“安檢門”即可迅速完成人體體溫的篩查。這臺“安檢門”是深圳歐美同學會會員企業矽赫科技的太赫茲安防產品,通過搭載無觸感AI紅外實時人體測溫系統,以其直觀、非接觸、24小時持續工作的優勢,全力助力企業應對復工潮之下的疫情防控。
搭平臺促進共同成長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多年來,市海歸協會會長楊鵬不但把自己的企業經營得有聲有色,同時帶領“僑青海歸”充分挖掘潛力,幫助新一代海歸“小伙伴”解決歸國創業、報效祖國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市海歸協會針對海歸群體策劃舉辦的活動,每年達600多場。參與舉辦的中國(深圳)海歸創業大會已連續舉辦八年,前七屆大會共吸引超過8000人次參與,為海歸創新創業項目對接融資超過2.6億元。
“風好正揚帆,借助海歸創業大會的平臺,公司實現了跨越性發展。”在2019年11月22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深圳)海歸創業大會上,“旭宏醫療 Semacare”創始人王博洋在與海歸朋友分享創業團隊故事時滿懷感恩地說。據他介紹,公司此前在第七屆中國(深圳)海歸創業大會上作路演推介,為眾多投資機構所看好,并于2019年2月獲得了元真價值投資的千萬級Pre-A融資。
市留創園辦公室主任劉海濤早年曾留學比利時,并在比利時工作過一段時間,因此更能了解回國創業的留學生所想所需。從2000年至今,他一直在市留創園工作,堅守一線服務留學生企業。這些年,他還積極加強與市僑務部門等有關單位的聯系和合作,為留學生企業宣傳展示提供更高層次的平臺。由他推薦的企業和創業團隊,有多個入選“國務院僑辦重點華人華僑團隊”以及獲得“中國僑界貢獻獎”等榮譽。從市留創園孵化的朗科、迅雷、光峰、民德電子、柔宇、奧比中光、華因康、華傲數據、青銅劍、云天勵飛等企業,更是成為深圳自主創新的重要力量。他說,沒有什么比看到園區的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收獲累累碩果更值得欣慰和高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