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之后,截至目前,已有27個省份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GDP成績單,其中22個省份GDP增速超出“國家線”。從經濟總量來看,排名前兩位的是廣東、江蘇兩個經濟大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六萬億大關。
江蘇經濟在穩定增長的同時,更加突出質量效益中心,更加注重企業效益、民生效益、生態效益,增長的含金量不斷提高。
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民經濟穩中向好態勢持續發展。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59328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增速與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
在公布的27個省份中,有22個省份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在7.0%以上,跑贏了“國家線”;低于“國家線”的共有5個省份,分別是北京、河北、天津、甘肅和遼寧。與上半年經濟增速相比,貴州、西藏、重慶、云南、安徽、四川、陜西、河南、福建、寧夏、廣東、湖南、青海、廣西、河北、天津、甘肅17個省份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增幅擴大的共有5個省份,分別是浙江、新疆、山西、上海、遼寧,其中增幅最大的為遼寧,擴大0.4個百分點;江西、湖北、海南、江蘇、北京5個省份與上半年持平。值得關注的是,在經濟總量方面,排名前兩位的是廣東、江蘇兩個經濟大省,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64815.38億元、62604.5億元,破六萬億大關,浙江以36958億元位居第三。
交匯點記者梳理發現,與去年同期相比,廣東、江蘇“領跑”全國的格局沒有變。此外,不少業內人士也關注到,今年西南地區各省份的經濟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長,貴州、重慶、西藏的數據均表現搶眼。今年前三季度,貴州、西藏兩省以10.1%的增速暫列第一位,重慶排名第三位。
GDP反映的是經濟總盤子的大小,而居民收入、工業企業利潤以及財政收入這三個“口袋”的輕重則反映了經濟運行的內在質量。江蘇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興遠介紹說,前三季度,江蘇經濟在穩定增長的同時,更加突出質量效益中心,更加注重企業效益、民生效益、生態效益,增長的含金量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