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云激蕩的四十年,累積、轉型與進化交織上演。善于改革創新的浙江人,勾勒出一個個專業化、廣覆蓋、集中度高的區域經濟版圖,支撐起城市發展的脊梁,成為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史的醒目符號。
回首浙江從塊狀經濟邁向特色產業集群的發展歷程,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始終相伴而行:推動義烏小商品市場享譽全球、助力永康五金行業華麗轉型、支撐濮院羊毛衫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條清晰的“成長—壯大—轉型”區域經濟變遷軌跡,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正和眾多浙江企業一起潑墨寫就。
深耕細作
共筑城市發展新高地
剛過去不久的雙十一當天,義烏市場實現成交額108.28億元,同比增長33%,處理物流訂單2586萬件,占全國快遞物流處理訂單的6%,200多萬種小商品通過完善的跨境貿易物流體系,運送到世界各地。這個冬季,“小商品之都”義烏上演的商業現象,再次成為監測消費動態的風向標。
然而,40年前,這里不過是一個籍籍無名的窮鄉僻壤:無區位優勢,既不靠海也不沿邊,交通不便;無資源優勢,人均耕地稀少;無工業基礎。一陣陣簡樸、清脆的撥浪鼓聲穿街入巷,義烏擔貨郎們憑借義利并舉、銳意創新的商業精神,托舉起一座城市遠大的商業理想:用“雞毛換糖”換出一個世界級的大市場。
波瀾壯闊的40年,這片“莫名其妙、無中生有、點石成金”的土地成長為浙江區塊經濟的典型代表,留下一些被稱為傳奇的故事,供后來的人們回味不已。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東風以不可抵擋之勢,吹開了義烏市場的大門。義烏縣委開市場之先河,率先打破制度枷鎖——開放位于義烏湖清門的小商品市場,給擺地攤的商販們提供了原始的“商業場所”,“這個馬路市場便是義烏小商品市場的雛形,意味著義烏走上了興商建市的道路。”僅3個月,市場攤位數量增加近一倍。每天,10多個省區市的采購者蜂擁而至,市場的承載力很快到了極限,建設新市場迫在眉睫。1984年5月,義烏縣政府批準建造小商品市場,預算資金為60萬元。
在那個物質并不豐裕的年代,60萬元相當于義烏市場全年的稅收。“義烏縣財政比較困難,沒有能力支持市場建設,向哪家銀行貸,貸款風險誰承擔也是個問題”。據時任分管領導回憶。
成長的關鍵時點,農行挺身而出!翻開厚重的《義烏縣志》,義烏農行鼎力支持小商品市場建設的動人往事赫然在冊。該行分兩次累計向小商品市場工商所發放35萬元貸款。一年后,投資57萬元, 占地面積1.36萬平方米,全省最大的商品市場順利建成。
“小商品市場開到哪里,農行的服務就跟到哪里,我們的業務創新,始終圍繞小商品市場的發展變化同步開展。”農行義烏分行工作人員介紹說。
當一家金融機構主動與城市的生命律動聯系在一起時,金融便有了溫度。1984年,義烏農行在市場內設立專門為個體戶服務的機構,成為首個專門服務小商品市場的金融機構;隨后首創了個體工商戶“先存后貸、存貸掛鉤”的信貸管理辦法,該辦法推廣至全國;上世紀90年代后,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開業,農行取得市場內電話整體代繳費的主導地位,主動服務個體工商戶,成為市場內各金融機構的領先者;為扶持義烏市場走向海外,農行針對具自營進出口權的客戶和外貿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對外結算產品,先后推出了外卡收單、金穗國際卡、西聯匯款、打包貸款、出口押匯等新業務,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涉外金融服務,成了義烏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