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西安市政府印發《西安市文化“能工巧匠”培養方案》,根據方案,將通過文化“能工巧匠”培養工作,在全市扶持一批戲曲戲劇、音樂、曲藝、舞蹈、雜技、工藝美術、書法、文學、民間文藝等方面具有高技能和團隊組織能力的專業人才。
根據方案,西安市文化“能工巧匠”培養工作由市文化旅游局牽頭負責,會同市財政局、市人社局等市級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培養范圍包括全市文化領域戲曲戲劇、音樂、曲藝、舞蹈、雜技、工藝美術、書法、文學、民間文藝等方面的優秀文化人才。入選陜西文化名家工程和“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人員,已當選“陜西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人員。
計劃2019年上半年完成周至集賢鼓樂、鄠邑區農民畫、曲江新區遴選工藝大師等項目文化“能工巧匠”培養計劃人員基礎信息庫建設,2019年底前完成選拔培養工作。2020年起向戲曲戲劇、音樂、曲藝、舞蹈、雜技、工藝美術、書法、文學、民間文藝等方面全面推開培養計劃,2021年底前完成選拔培養工作。
培養人選條件包括政治堅定、品德優良、愛崗敬業、成績突出。業務水平較高,社會影響較大,在本專業本領域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對基層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作出較大貢獻或具有較大影響。培養重點面向基層一線專業技能人員,年齡一般不超過65歲,身心健康。
根據方案,將實施市、區縣(開發區)兩級培養,對于具有地域特色,個性化的文化藝術技能人才培養,由區縣、開發區組織實施,向市級培養工作領導機構報備。對于具有影響力、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潛力巨大的項目和人才,以及具有戰略意義的項目和人才,由市級培養工作領導機構組織培養。
要求選拔工作堅持嚴格程序、嚴格標準、好中選優、寧缺勿濫,保證入選人才的代表性、公信力。
以培養適應區域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提升專項文化技能影響力為重點的專技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為重點,通過送專業院校進修、到先進地區掛職學習,進行個性差異化培養;通過組織展演、考察采風、工作交流、技能大賽等形式,使文化“能工巧匠”在實踐中加強學習、經受鍛煉、開闊視野、增長才干;對符合條件的文化“能工巧匠”優先推薦參加西安工匠評選。文化“能工巧匠”所在地黨政部門可視情況給予個人或團體適當的培養配套經費,依據實際需要為其工作、科研等提供可能的場所和工作設施,對積極開展創作研究、技術研發、展演交流的項目可視情況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在每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集中組織開展文化“能工巧匠”技能展演、展示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