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656家,疏解提升市場和物流中心204個……北京,成為全國第一個推行“減量發展”的城市。
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北京堅持嚴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結合,內部功能重組和向外疏解轉移雙向發力。由于“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市民滿意率達九成以上。
騰換再升級
老舊廠房變身創新“富礦”
坐落在首都核心區與通州城市副中心的中間節點,雙橋乳品廠曾供應北京超過1/4的奶制品。2012年,按照北京市發展規劃以及“疏解整治促提升”等要求,雙橋乳品廠遷往大興區。
九九工場(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曉磊說,傳統產業“騰籠換鳥”后,E9區創新工場就將“文化+科技雙向融合”作為園區產業定位,遴選優質企業,、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等先進技術和團隊紛紛在園區落地。
如今,不僅老舊廠房成為城市的創新“富礦”,科技企業也讓園區的老東家首農集團煥發了新活力。“傳統行業在管理、產品營銷上都有待提高,需要科技文化助力轉型升級。”王曉磊說,進入園區的一家科技企業將與首農集團合作,用人工智能技術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效率。
城市“加減法”
快節奏背后有“慢生活”
2018年9月,西城區椿樹街道利用林白水故居特點,打造了一所街道公共圖書館+特色閱讀空間+歷史名人展覽館融合的公共閱讀服務平臺,在保護文物古建筑的同時發揮其社會功能。“市民不用花一分錢,可以在這里看一天書。”西城區椿樹街道社區建設辦公室主任李冬梅說,“很多慕名而來的讀者表示,在前輩曾經奮斗過的地方閱讀,給自己帶來了更多正能量。”
西城區是北京老城歷史文化核心區,文化底蘊深厚,文物資源豐富。為探索活化使用文物,加速文物資源的社會化利用進程,西城區政府日前制定了《北京市西城區關于促進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開放管理的若干意見》。
老北京胡同的古香古色、九曲回腸中外聞名。但不知從何時起,胡同里機動車隨處停放、私搭亂建、密匝高架空線……慢慢失去原來的韻味。而去年西城區政府充分利用“加減法”,將椿樹街道琉璃廠西街片區萬源夾道、琉璃巷、西南園等7條胡同彼此連接,形成總長度約1公里的首個慢行系統。沿線修建花壇、涼亭等10余處微景觀,溫馨宜居,除應急車輛外其他車輛不允許隨意出入,為居民和游人提供在鬧市中休閑、散步體驗悠然“慢生活”的好去處。
“胡同慢行系統建成之后,孩子上學、放學路上安全多了,老年人也可以在長椅上曬曬太陽、嘮嘮家常,我們也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釋放’。”住在后孫公園胡同的李女士是個典型的白領,平時工作節奏很快,對“慢生活”感受更為深刻。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