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省制訂的推進數字化園區建設實施方案,年底前,全省將建成100個數字化園區。這些園區跟普通產業園有什么不同?又將給我省的高質量發展帶來什么變化?
位于杭州未來科技城的利爾達科技園,入駐這里的創客陳金梅,今天剛剛拿到了銀行的1000萬元的貸款。跟以往不同,這次他既沒有去過銀行,也沒有銀行工作人員上門調研。
點點鼠標,就能享受金融服務,靠的是園區打造的“企業數據大腦”。現在,園區內企業的稅收、社保,甚至水電煤氣等數據,都能通過“智慧大腦”的運算,形成一張簡單明了的企業運行圖。此外,“大腦”還會主動為企業推送政策和服務。
數字化園區不僅提升園區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加快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去年入駐椒江飛躍科創園的一晶科技,急需提升電焊設備的自動化水平,但找了幾家服務商,都沒有達成合作意向。不久前,科創園上線了“園區大腦”,引入多家第三方技術平臺,企業很快就在“大腦”里找到了可以合作的技術專家。
此外,“園區大腦”還可以共享園內企業在生產、銷售、物流上的各環節信息,打造一體化產業鏈。目前,全省已有近50家小微企業園,接入了“園區大腦”。
記者今天從省經信廳了解到,到今年底,全省將建成100家數字化園區,涵蓋經濟開發區、高新區、特色小鎮和小微企業園等。
園區內除了實現管理、服務的數字化外,還將實現園內企業上云全覆蓋。專家認為,通過建設數字化產業園,有助于增強園區企業的整體數字化創新能力,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