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招聘是線下面向全社會候選人的一種招聘方式其主要形式是社會招聘會、供需見面會。招聘會分為專場招聘會與非專場招聘會,專場招聘會如“應屆生專場”“高級技工專場”或者“某某企業專場”,通過學歷、專業與企業的劃分,能夠提高招聘工作的有效性。非專場招聘會一般是指由人才市場或人才中介機構組織的多家企業參加的招聘會。
招聘會比較正規,組織者在招聘會進行之前會對參加招聘會的企業單位、求職者進行初步的資格審核,可以有效避免招聘雙方信息失實的情況,防范招聘風險的發生。招聘會具有時限性,通常是短時間內集中舉辦的,舉辦場所多是臨時選定的,并不固定,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只能吸引周邊地區的求職者。
與招聘會相比,人才市場則是一種長期的、相對分散的、場所固定的現場招聘方式。企業通常與當地的人才市場保持著合作關系,對于一些需要長期大量招聘的崗位,企業通常會選擇到人才市場進行補充。
但是,通過人才市場進行招聘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如選擇空間較小,難以吸引高級人才等。綜上所述,社會招聘具有直觀性,招聘雙方能夠直接對接,縮短招聘周期,節約招聘成本,因而被許多企業廣泛應用。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企業在選擇招聘渠道時應綜合考慮。
招聘會的基本操作流程主要有:
1. 與招聘會的主辦單位洽談,聯系場地,預定展位。整理與招聘崗位相關的信息,發送電子文檔至招聘會主辦單位,以便提前在招聘現場LED屏或展示廳等進行發布。確定招聘會的時間、地點,確定大會的環境與攤位的位置。
2. 根據所在攤位的地形優劣勢,制定造勢方案。造勢方案的原則是:最大限度地吸引所有應聘者的目光,達到收取簡歷數量最大化。需要注意的是,造勢不等于嘩眾取寵,不可低俗或惹人厭煩,不要影響其他招聘單位。
3. 根據招聘場地的條件和招聘崗位的情況進行場地布置,制作相關的宣傳品資料。
4. 確定參會人員名單,明確現場招聘流程及參會人員的任務。召開參會人員的動員溝通會,溝通招聘會的安排、工作分工、作業流程、培訓招聘會現場的話術、突發狀況處置等相關內容。
5. 召開企業管理層會議,與總企業的相關領導層溝通,推動分企業及相關人員對招聘會的關注和協助。
6. 利用各種宣傳渠道,同時進行招聘會的宣傳。
7. 招聘會當天根據招聘會規模提前30分鐘到1小時入場,進行會場布置和準備工作。
8. 現場初試合適的人員,直接發放面試通知單,讓候選人在固定的時間,憑通知單到企業面試。
社會招聘會和供需見面會的優點是招聘成本較低、候選人類型多樣、選擇余地大、可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能夠進行即時的初步面試,同時方便進行下一步集中的面試、培訓或工作安排等。
缺點是招聘會和供需會有一定的區域局限性,人才通常良莠不齊,由于各企業復試時間較集中,候選人的選擇余地大,可能現場意向明顯的候選人,并不會參加復試。造成表面收到簡歷挺多的但實際效果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