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一年來,北京經開區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牢牢把握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臺和“四區一陣地”功能定位,堅持產業引領、創新驅動、改革賦能,以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牽引,以高質量黨建為保障,在“穩”的基礎上增強“進”的動能,亦莊新城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從今天起,北京經開區融媒體中心推出“創新引質引領未來——盤點北京亦莊2023”系列報道,以饗讀者。
人心往之,城必興焉。在北京東南,一座創新活力之城正在加速崛起,以北京0.35%的土地貢獻了近30%的工業增加值,成為北京人均GDP最高、可支配財力最穩定和唯一基本沒有大城市病的地區,發展質量和體量穩居國家級經開區第一梯隊。
“亦莊新城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經開區‘高含金量’政策的密集出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北京經開區先后出臺了30余項扶持企業的專項政策,建立了標準化、結構化、系統化的政策工具箱,每年安排近200億元資金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不斷增強政策疊加效應,助推亦莊新城企業、產業、人才高質量發展。
普惠型政策讓亦莊新城宜業宜居
每年設立10億元專項資金的“人才十條”、最高5000萬元獎勵支持的“科創二十條”、資金獎勵最高6000萬元的“產業金融十二條”……一系列惠企促產政策,擦亮經開區營商環境的“金名片”,一雙無形的手托舉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讓亦莊新城宜業宜居。
匯聚40萬名人才,人才總量保持每年8%以上增長,人才貢獻率超北京市平均水平7.35個百分點,45周歲以下青年人才占比近50%,平均每小時有4名人才落地發展……一系列數據彰顯著北京經開區用心做好的“人才大文章”。“經開區對人才真金白銀的獎勵和賦予人才的榮譽稱號,無疑成為激勵我不斷前行的動力。”享受人才專項資金支持的“亦麒麟”領軍人才、北京協和建昊醫藥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超表示。今年,北京經開區發布的“人才十條” 2.0版政策,聚焦“平臺、資源、主體、人才”多個維度布局,通過支持搭建高能級人才創新創業平臺,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資源要素體系支撐,充分授權用人主體聚才育才用才,對人才貢獻實施多元評價、專項獎勵和高品質保障,形成政策體系新優勢。
“到賬30萬元政策紅包,對我們企業運營的資金補給起到重大作用。”北京天工異彩影視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幾個月前,北京經開區通過免申即享方式,兌現了2023年度優勢企業“首升規”政策獎勵,共為天工異彩、國科天迅等123家企業發放資金超2700萬元,支持優勢企業拔節成長。去年年初,北京經開區印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關于加快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打造高精尖產業主陣地的若干意見》(又稱“科創二十條”),圍繞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完善創新生態鏈條、深化開放協同創新等方面精準發力,構建導向鮮明、特色突出、覆蓋全面、精準有力的創新引導體系,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區、技術創新示范區和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先行區,推動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著力打造“兩區”建設亦莊樣本,有力支撐首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12月25日,卡特彼勒(北京)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在北京經開區注冊成立。據了解,這也是北京市首家外資商業保理公司,其落地北京經開區將對地區四大主導產業乃至全市的商業保理行業提供進一步支撐。該企業落上“亦莊戶”的背后離不開產業金融政策的支撐。北京經開區商務金融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瞄準北京經開區‘產業金融’定位,我們制定了包括產業金融體系建設、投資機構引進以及豐富金融業態、支撐跨境金融、助推金融機構發展、強化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在內的六大項、12條支持政策,最高獎勵6000萬元。”
北京經開區以企業看得上、用得上、跟得上的“好政策”,支撐經開區用心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和優質產業生態,也鼓舞著經開區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信心越發堅定。
產業集成政策讓高精尖產業拾級而上
“到2025年,生物醫藥健康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到2025年,機器人產值規模達到100億元”“到2025年,信創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今年以來,北京經開區聚焦主導產業不斷發出宣言并針對行業需求量身打造產業集成政策,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錨定世界級“新藥智造”產業高地,經開區在年初便發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建設全球“新藥智造”產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及相關產業支持配套政策,構建了“1+N”政策體系。“一策通用,不管是我們企業關心的人才政策、產業政策,還是金融政策,都可以在這個政策里找到答案,而且支持力度大,很大地提升了我們行業從業者的信心。”政策發布后,北京中關村水木醫療科技有限公司CEO孫京昇這樣說道。
8月17日,在北京亦莊舉行的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主論壇上,北京經開區發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25年,經開區機器人研發投入年復合增長率達50%以上,搭建50個機器人應用場景示范項目,規上工業企業機器人密度達到360臺/萬人,產值規模達到100億元。”
就在幾天前,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聯合制定的《關于打造國家信創產業高地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方案》)正式對外發布。經開區將加快推動《三年行動方案》落實,通過一系列工作的開展,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遴選一批優秀信創產品,開放一批特色信創應用場景,引培一批高成長信創企業,助力北京信創產業高質量發展。
經開區企業自研的國內首個非髓性抗癌藥在美上市;“亦莊造”AI智能系統讓骨科手術變成“開卷考試”;全球首款真空噪聲量子隨機數芯片在北京亦莊研發成功并量產應用……頂層設計與高精尖產業共脈動,產業升級蝶變迸發的科技創新浪潮奔涌不息,推動亦莊新城高精尖產業拾級而上。
專項政策讓中小企業創新無憂
“希望通過‘專精特新、國高新十條’的實施和落地,加快推動完善經開區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支持‘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等創新型企業高質量發展,實現規模和效能雙提升,有力支撐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亦莊新城建設。”提及近期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又稱“專精特新、國高新十條”),北京經開區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專精特新、國高新十條”,與“科創二十條”等既有政策形成支持創新型企業發展的政策矩陣,支持和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例,除可享受50萬元認定獎勵外,符合條件的還可獲得30萬元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勵、30萬元“首升規”獎勵、100萬元市級研發機構獎勵,以及每年度最高300萬元研發投入增長獎勵等支持,綜合支持額度最高可達500萬元。據悉,經開區將針對本年度獲得認定的140余家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兌現獎勵資金。
圍繞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政策,北京經開區還有哪些計劃和目標?
“除了制定實施‘專精特新、國高新十條’外,我們還編制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行動方案》,進一步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加速形成創新型企業梯度發展格局,有力支撐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亦莊新城高質量發展。”該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行動方案》聚焦創新型企業發展需求,提出了“創新企業梯度培育”“科技創新能級提升”“產業生態融通發展”“發展要素資源保障”“服務體系優化提升”五大工程,圍繞健全完善促進機制、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構建特色孵化體系、深化融通創新發展、優化金融服務供給、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強化服務平臺支撐、優化市場服務供給等十個方向,細化形成30余項具體措施和40項具體任務。力爭到2025年,實現“梯度培育發展格局加速形成”“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