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制造業的發展瓶頸同樣存在。那么如何讓泉州制造業走向大而強、智且優?業界提出了不少解決之策。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目前中國制造業最大的問題仍是大而不強,在智能制造領域存在許多薄弱環節,軟件、控制系統、核心技術、關鍵部件等領域嚴重受制于人。而在泉州,這些制造業的發展瓶頸同樣存在。那么如何讓泉州制造業走向大而強、智且優?業界提出了不少解決之策。
智造瓶頸仍存在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企業對智能制造普遍態度迷茫,一方面,相對于巨大的成本投入,企業對智能制造的效益預期并不明朗;另一方面,企業對如何向智能化轉型也沒有清晰的路徑可以借鑒。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泉州的企業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需要有大量資金支持才能向小型化、數字化方向發展,技術人才的缺乏也讓不少企業舉步維艱。在群峰機械董事長徐金山看來,隨著制造業的成本上升,一些企業外遷越南、印度等國家。在可見的將來,這種情形會不斷增多,且人力、環境、資源等成本仍有不斷攀高的壓力。
泉州制造業存發展瓶頸 應對措施接踵而至
對此,泉州華中科技大學智能制造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平江坦言,泉州制造業處于從機械化向自動化、數字化轉變的發展過程中,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及不同規模企業間的網絡化、信息化、自動化水平存在明顯差距。他分析道,“目前制造業發展面臨不少問題,例如難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傳統制造業的成本優勢消失,招工難、專業化程度低,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難以保證,資源與能源消耗過大等。”
在泉州市模具工業協會榮譽會長吳靜瑜看來,泉州制造業智能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可從企業家、中高端人才、中高端裝備等多方面進行分析。一是企業家受短期利益驅動,追求短平快,戰略意識不強,中長期規劃不足;技術層面品質意識不強,工業2.0基礎薄弱;管理變革難以推動,管理基礎較差。其次是中高端人才缺乏,高校培養的人才與市場脫節,協同能力不足。最后是中高端裝備缺乏,第三方機構專業度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