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時間過半,江門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如何?來自市經信局的一組數據不禁讓人精神振奮:1—7月,全市裝備制造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9.58億元,同比增長18.8%;裝備制造業投資額143.02億元,同比增長72.4%。
江門被定位為省“珠西戰略”的策源地、主戰場和新的經濟增長極,如何在“十三五”時期在珠三角的激烈競爭中爭先競位,考驗著政府的改革魄力和破題能力。
今年來,市經信局深入落實“珠西戰略”,以非常行動、龍頭帶動、招商拉動、省市聯動、督查推進等方式推進全市裝備制造業發展。同時,全力推進小微雙創工作,推動產業園區擴能增效,鼓勵企業加大技改力度,真正培育和激發了江門經濟發展新動能,力爭實現“骨干企業頂天立地,小微企業鋪天蓋地”的經濟新格局。
亮點一:上半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投資額增速居珠西第一
經過兩年的發展,江門裝備制造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上半年,江門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和投資額增速在珠江西岸“六市一區”中均排名第一。在2015年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工作評估中,江門位列六市一區第三位,也是全面完成省下達指標任務的兩個地市之一。
通過非常行動、龍頭帶動、招商拉動、省市聯動、督查推進,市本級財政已安排專項扶持資金9217萬元,扶持裝備制造業項目200多個,惠及企業200多家。同時市財政投入1億元設立總規模達8億元的江門市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基金。
去年以來,江門新引進投資超億元項目32個,總投資164.16億元;目前,在建的投資額超億元項目42個,總投資208.49億元,預計達產后產值547.6億元。一年來,爭取到省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專項資金超過6億元。
亮點二:扎實推進小微雙創工作
為了打造“江門特色、廣東標桿、全國示范、國際平臺”的小微企業創業創新之都,市經信局扎實推進江門小微雙創工作。
4月29日,國家工信部正式批復同意江門創建中歐(江門)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區,江門成為工信部批復設立的全國第五個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平臺。市經信局認真梳理了重點工作、重點項目,制定了《中歐(江門)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區建設推進方案》、2016年工作清單和項目清單,穩步推進核心區和六基地建設。
在7月舉辦的“中國青創匯”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周活動期間,該局牽頭舉辦了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座談會,16個示范城市政府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共同探討小微雙創工作經驗,聯合籌建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聯盟。
同時,該局通過實施載體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完善、環境優化三大工程,推進第一批57個小微雙創基地項目加快建設,對符合條件的12個示范基地項目共獎補1.68億元;安排近3000萬元扶持11個全市性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建設;已有3300多家小微企業獲得第一批2000萬元補貼券;設立規模為1.1億元的中小企業“政銀保”風險擔保資金池,120個項目已獲得實際融資3.1億元。
亮點三:江門產業園連續四年獲評全省優秀
江門高度重視園區建設,把園區定位為江門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2015年,“1+6”園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75.3億元,同比增長27.17%,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51.32%,產業園區作為全市經濟的發展“引擎”成效初顯。
為了加強對“1+6”園區的統籌指導,市經信局去年以來先后10次組織召開全市產業園區建設工作會議,共組織開展園區督查及工作指導100多次,現場解決園區開發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1+6”園區盤活閑置土地2614畝,處置空置廠房52.18萬平方米,優化提升低效企業33家,完成基礎設施投資72.19億元。新引進項目(簽約及落地)106個,計劃投資額304.96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
值得稱道的是,江門產業園分別在2012和2014年度省產業園考評中名列第一,且連續四年獲得優秀等次。累計獲得省財政專項扶持資金約15億元,專項用地指標近5000畝。去年,鶴山、蓬江、臺山、開平、恩平等五個產業集聚地成功納入省產業園管理并享受省產業轉移扶持政策,江門產業轉移工業園從一區三園擴大為一區三園五個產業集聚地,產業承載區域擴大了三倍。
亮點四:今年來工業技改投資增幅居全省第二
今年來,江門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96.9%,超過全市工業投資增速73.1個百分點,增幅排名全省第二,連續兩年增幅在全省排在前三位。去年,省長朱小丹在江門調研期間,對江門技術改造工作取得的成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贊賞。
據市經信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江門力促工業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一是制定完善的、進一步加大技術改造扶持力度的政策措施。組織實施《江門市推動工業企業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行動方案》,出臺《江門市“機器人應用”專項資金實施細則》、《江門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事后獎補實施細則》等政策。二是大力發展智能制造,重點推動摩托車、五金制品、食品、紡織化纖等傳統行業實施“機器人應用”項目。去年以來,有110家企業上馬“機器人應用”項目。成功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江門·食品)和廣東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成功引入沈陽機床打造i5智能產業園區。三是落實“六個優先”,重點跟蹤全市30個億元以上技改項目建設。四是舉辦了20多場政策宣貫會,并利用新媒體平臺加大政策宣講力度。五是爭取省專項資金扶持。去年以來,江門爭取省級財政技術改造專項資金近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