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高度重視發展農業、努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市農業部門根據黨代會精神重點發展特色產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在岱岳區梁莊鎮青青農場,記者看到大棚中的有機番茄正處于掛果期,長勢良好。
陳海濤是一名有機蔬菜科技員,每天早上6點到8點,他都會來到青青農場的大棚里為種植戶提供打岔、整枝、水肥管理等技術指導。對于有機蔬菜的種植,他有深深的感觸。陳海濤說,我們現在采用基質栽培,全程不使用任何的化學高毒劇毒農藥,這樣出來的產品,安全、產量高、品質好。
青青農場是泰安市岱岳區良莊鎮著力打造的互聯網現代農業示范點。以蔬菜生產基地為依托,以互聯網電商為平臺,打造集農業生產、加工倉儲、物流配送、生鮮食品電子商務、采摘觀光,農耕體驗、農科開發于一體的全產業經濟體。
農業結構調整是農業部門的首要任務,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我市農業部門將大力發展區域優勢特色農業,力爭全年蔬菜食用菌面積穩定在200萬畝;年內新認證有機蔬菜0.6萬畝;力爭葡萄種植面積達到3000畝,年產葡萄17.5萬公斤,完成“泰山南麓葡萄酒”地理商標注冊工作,創建企業品牌四個以上。
泰安市農業局局長劉兆泉說:“在結構調整上求突破,大力發展有機蔬菜、泰山茶、食用菌、葡萄酒等高效特色產業,讓群眾吃上綠色、優質、安全的農產品;在發展“新六產”上求突破,拓展新功能,發展新業態,培育新主體,推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努力促進農民增收。”
據介紹,“新六產”及一產的一份收入經過二產加工增值為兩份收入,再通過三產的營銷服務形成三倍收益,綜合起來是六份收入,產生乘數效益,打造農村經濟發展升級版。
實施品牌發展戰略,著力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是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重要農業目標。在泰安五洲潤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流水線上,工作人員將毛豆進行半加工。作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通過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發展有機蔬菜種植基地7200畝,帶動農戶2800多戶。
泰安五洲潤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印虎說:“我們實行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通過發展蔬菜基地、標準化加工、自主出口銷售,建立了完善的有機蔬菜產業鏈條,在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以訂單農業的方式,最大程度的保障了種植戶的權益。”
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參與,樹立品牌和名品意識,不斷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打造我市農產品整體形象,形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農業品牌布局,實現泰安從農產品生產大市到品牌農產品強市的轉變。年內新增農產品整體品牌形象標識企業5家,品牌專營店1個,力爭入選山東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個,入選山東省知名農產品企業品牌5個,總數達到10家。
不僅如此,我市還將進一步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促進規模化經營和現代農業發展。
泰安市農業局局長劉兆泉說:“在綜合改革上求突破。全面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抓好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政策落實,進度和成效要繼續走在全省前列;在農業項目建設上求突破。搶抓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和對上爭取工作力度,增強農業發展后勁,全面推動現代農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