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博士后人才平臺33個、批準建立3家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培養引進各類人才約31萬人……近日,《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簡稱《規劃》)公布,披露了“十二五”期間中山的人才培育成果。
《規劃》表示,中山的人才強市戰略將深入推進,以創業帶動就業仍將是全市就業服務的重點。“十三五”期間,全市計劃新設立博士后工作站4家,新建創新實踐基地14家,創業園區和孵化基地累計達到50個,扶持有創業愿望人員入園創業(孵化)累計5000名,實現創業帶動就業23萬人。
擬新設4個博士后工作站
到中山市技師學院當機電一體化課程老師之前,魏海翔是企業里的一名總工。組裝生產線、搶修機械、指導新人,他每天像陀螺一樣轉著。為了沉淀下來,讓自己有時間去總結和學習,2009年他離開企業走上三尺講臺。近6年來,他培養出了30多位優秀學生,他們站上了省、國家、世界的技能競賽舞臺上。魏海翔的專業技能水平也不斷提升,并入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名單。
魏海翔的成長,只是中山近年來大力推動人才強市戰略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中山不斷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優化人才成長環境,高層次人才總量和層次明顯提高。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中山仍將著眼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人事人才工作水平。
《規劃》指出,中山將以用為本,以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暢通人才引進渠道,創新人才服務方式,突出人才使用,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提高人才使用效能。到2020年,全市擬新設立博士后工作站4家、創新實踐基地14家,新增留學人員企業80家;建設10—15個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占企業技能勞動者比例明顯提高。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簡稱“中山市人社局”)將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重點培養和引進與中山市產業結構相適應的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潛力充沛的與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相適應的人才隊伍。市人社局還將建立完善基于實際能力和工作業績的人才評價體系,形成更科學的人才發展激勵機制。
爭取以創業帶動23萬人就業
以創業帶動就業,是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的一大特色。早在2011年,該校就在校內設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7年多來,這個由“學院指導、政府搭臺、企業扶持和學生創業”四位一體的協同創業孵化基地平臺,已累計成功孵化企業180余家,獲純利潤620多萬元,創造就業崗位2000多個。
中山市驚奇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該校孵化的企業之一。2015年,該校學生許冠輝和同伴注冊成立公司,最初只有5名員工,如今已經發展到近30人,多數都是中山學院的畢業生。他們自主開發和自行營銷,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遠銷加拿大、印度尼西亞、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年盈利額逾百萬元。
著眼實施創業帶動就業,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也是市人社局“十三五”期間的重要工作。《規劃》明確,到“十三五”期末,要建成創業園區和孵化基地累計達50個,創業導師團成員達200人,扶持5000名有創業愿望人員入園創業(孵化),10萬人接受創業教育和培訓,實現創業帶動就業23萬人。
《規劃》還要求,結合中山市經濟和社會轉型形勢,廣開就業門路,大力發展就業吸納能力強的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通過幫扶就業困難人員進入技術要求不高的服務行業緩解結構性失業;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帶動勞動力結構優化,引進中高級技能人才和現代產業工人;通過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實現就地就近就業。
另外,中山還將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創造更多優質的城鎮就業機會,轉移農業勞動力,提高農民的勞動技能。到2020年,實現累計城鎮新增就業22.5萬人,每年新發展社區就業實體5個,實現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每年4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應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達90%以上。
“十二五”成績單
●人才 設立博士后人才平臺33個;批準建立3家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培養引進各類人才約31萬人,其中培養人才24萬人,引進人才7萬人。
●就業 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7.4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在2.3%以下;累計建立創業孵化基地18個,入孵1600多人,帶動就業8700多人;累計舉辦109場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建立見習基地165個,本市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
●社保 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是“十一五”期末的1.56倍,年均增長11.2%,連續3年4次提高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標準,年均增長27.2%,社保基金歷年累計結余320.22億元。
●勞動關系 全市已建立工會組織的1.26萬家企業簽訂了工資集體協商協議,工資集體協商建制率達到82%;鎮、村、企業三級受理勞動爭議案件7.53萬宗,調解成功6.5萬宗,成功率達86%,實現仲裁法定審限內結案率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