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發展之基。按照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安要求,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努力搭建就業創業載體,做優做強人才引領發展文章,打造形成 “真情人社”、“陽光人社”、“和諧人社”和“幸福人社”服務品牌。
從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到自主創業實現年銷售收入500萬元需要多長時間呢?寧陽縣創業達人薛強告訴我們,他需要3年時間。瞄準創業突破口,搶占市場先機是他成功的必要條件,而良好的政策環境更是讓他腳踏實地,成就夢想。
薛強對記者說:“首先我們在創業的初期,人社系統會給我們提供一些小額的貸款,解決了我們創業初期的資金問題,其次也會提供一些水電還有房屋的補貼,第三個方面,會經常舉辦一些創業培訓活動,經常帶領我們組團出去參觀學習和考察,這極大地為我們創業者提供了對于創業的信心和勇氣。”
薛強的創業夢來源于三年前的垂釣活動。參差不齊、玲瑯滿目的漁具、魚餌市場,讓他看到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從魚餌添加劑入手,薛強走訪相關院校、科研機構,通過多次試驗和調整,先后研制出15款魚餌產品。在人社部門的幫助下,薛強開始通過展會、比賽等方式開拓市場,進行品牌推廣。如今公司全國代理已超過500家,薛強被評為第三屆“山東大學生十大創業之星”。
在創業帶動就業過程中,市人社局積極推動創業平臺創新發展,打造創業培訓平臺綜合體。為大學生、返鄉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創業提供載體。專項職業培訓、“創客訓練營”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更是大大提高了勞動者的就業和創業能力。
泰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委書記、局長蔣永斌介紹,“我們將厚植創業沃土,提升就業技能,搭建信息化全方位的服務平臺,努力集聚助力創業,促進就業,維護穩定,加快發展的合力。”
創業有信心,就業有底氣。在建設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安進程中,市人社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使就業工作逐步實現由依賴經濟增長拉動的被動性增長向創業帶動就業的主動性增長,由擴大規模向提質擴量并重轉型,著力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就業精準扶貧,農村公益性崗位開發等一大批就業政策彰顯著民生溫度。
同樣令從業者振奮的是我市對人才的重視。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不斷完善泰安特色“塔型”創新體系。而人才制度和政策的創新為全市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泰山玻璃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一年一度的技能考試,是一線職工最關心的事兒,評定等級直接與工資掛鉤,讓公司上下形成了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
泰山玻璃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設備動力部部長溫廣勇說:“通過這個過程大家愿學、愿干、愿提升。很多人就把現場的板子拿回去,自己去練習,我覺得這個效果就起來了。”
在泰山玻纖,勞模創新工作室、技師工作站等標識醒目地掛在車間門口,在全國勞模溫廣勇帶動下,一大批技能人才正在茁壯成長。
市人社局創新高技能人才管理、服務、培養、評價、激勵使用機制,通過分類建立人才信息,形成發現一批、培養一批、推薦一批、儲備一批“四個一批”的梯次遞進培養格局。同時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引進力度。加強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職工培訓、首席技師、技能津貼等制度機制,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泰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委書記、局長蔣永斌說,踐行新理念,增創新優勢,建設新泰安離不開高智高端高新技術人才的支撐與引領,我們將精準對接產業發展需求,進一步優化引才引智的政策環境,全力激發人才創新創業的活力,超前謀劃引進培養儲備,用好用活緊缺高端和高技能人才,努力構筑和搭建引才引智的“高地” 和用才“飛地”,服務和推動形成新泰安建設的產業高地和發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