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位于鞍山鐵西經濟開發區的遼寧立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廠房內一片繁忙,在三樓的新產品加工車間,由立洲自主研發的車載太陽能充電樁正在進行裝配。“上半年公司利潤增長了50%,車載太陽能充電樁將成為我們業務逆勢增長的又一重要支撐。”董事長李哲說。
立洲的景象只是一個縮影,在經濟增速緩慢,以鋼鐵、菱鎂等為代表的傳統產業承受下行壓力之際,鞍山像立洲這樣從事新興產業的企業效益卻在不斷提升。鞍山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前7個月,鞍山新興產業集群實現利潤總額3.3億元,同比增長66.6%,高于傳統產業集群利潤總額增速109.4個百分點。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先導力量,是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補短板”的重要內容。事實上,在新興產業發展的道路上,鞍山確實下足了功夫。市政府不僅先后制定了《激光產業發展規劃》《高端閥門產業發展規劃》等相關規劃,還出臺設立專項發展資金、扶持企業科技創新等高含金量政策,特別是今年以來,全市開展的幫扶企業脫困攻堅戰中,更是將新興產業作為重點全力扶持,不斷壯大新興產業規模和實力。
立洲便是受益于幫扶的典型代表之一。年初,在研發新產品、面對如何將車載太陽能充電樁的功率進一步放大的技術瓶頸時,鞍山市經信委迅速聯系遼寧科技大學的專家團隊幫其解決難題。隨后,在6月舉行的新產品發布會上,立洲憑借車載太陽能充電樁這款新產品拿下了2000萬元的訂單。
新興產業公司的底氣,一方面來自政府的大力推動和扶持,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產品結構,向有效供給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新藍海正逐步顯現,充電難、增加續航能力成為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瓶頸之一。我們針對這樣的市場需求定位了新產品研發方向,事實證明,完全正確。”李哲說,通過技術創新提供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是立洲積極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實踐。
“10%左右,這是鞍山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的占比。”鞍山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盡管規模還不大,但后勁十足,只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領,一張藍圖繪到底,總有一天會挑起經濟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