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關鍵之年。聚焦新常態、新模式、新動力,在全球化、互聯網化、金融化的背景下,真正踐行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孫曉華,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執行局副主任陳文玲,商務部許可局調研員楊枝煌,國務院國資委監事會主席季曉南分別發表主題演講。
常州市政府黨組成員湯正洪在致辭中說,今年上半年常州市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雙過半,全市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00億元,增長8.5%,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0億元,增長8%。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近6千億元,增長8.3%,全市經濟在轉型升級中實現了平穩健康的發展。在發展中常州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常州的中小企業、科技企業、創新企業迫切需要資本市場的支持與支撐,迫切希望聽到智慧的聲音,為融合創新發展打開嶄新思路。
本次大會的承辦方江蘇嘉投實業的董事長楊銀家說,2016年產業園區熱鬧非凡,國家政策層面對于產業園區的照顧政策頻發,園區開發運營商正在加速轉型升級。傳統企業、金融機構、外資基金等多重主體紛紛加碼產業園,一路高歌猛進,產業園區正從1.0的模式向2.0的模式轉變。園區由原來的工業園到如今的生態園區、科技園區、智慧園區,出現了中關村模式、張江模式等成熟的發展模式。中國產業園區也正在積極布局海外,加速全球競爭。園區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產業的空心化、服務的低能化、配套完善不健全、缺乏總體規劃、智能化薄弱、園區建設質量不過關等,園區建設過程中多區域產業園已經呈現出過剩的事態。伴隨經濟新常態園區發展的問題日益凸顯,如何完善優化園區,不少園區開發商,開發運營商主體尚屬于摸索階段,園區標準體系尚未完成,行業共識尚未達成,由專家學者對此進行進一步的剖析和探索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