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門啟動2016年質量月活動,提升公眾對質量強市建設的認識度。
未來5年,江門將逐步完善質量技術發展和創新體系,創建一批質量品牌企業、培育一批細分行業領軍企業,產品、工程、服務、環境質量明顯提升,重振“江門制造”,打造“江門創造”,夯實“江門質造”,力爭成為全省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為貫徹落實全省質量大會精神,進一步推進質量強市戰略的實施,日前,江門市委、市政府召開2016年全市質量大會,印發了《落實質量強省推進質量強市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提出上述發展目標。
會上,省質監局和江門市共同簽署了《關于推動“珠西戰略”建設質量強市合作備忘錄》。
以質量引領經濟轉型發展
推進江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根據《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布局和項目規劃(2015—2020年)》,江門將以廣東中車基地為主,重點發展軌道交通裝備及其關鍵系統零部件,力爭到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端軌道交通裝備修造產業基地。
為加速“珠西戰略”的全面貫徹落實,推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的發展,江門市質監局擬整合江門質計所、研發設計機構、生產制造企業、使用維護維修企業等多方資源,申報籌建廣東省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制造業計量測試中心。該局副局長鄭岳劍介紹:“中心建成后,將從覆蓋全產業鏈的角度出發,探討并解決軌道交通車輛制造與產業鏈上下游的設計、修造、質量檢測、工藝改進環節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有利于裝備制造業的整體技術進步,促進產業的技術優化與轉型升級。”
而在加快打造全國小微雙創基地城市示范方面,江門市質監局與市科技局聯合開展科技成果標準化培育工程,推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標準化。兩部門多年來協同合作,已選取35個企事業單位作為培育對象,先后培育了永堅精機(江門)有限公司(下稱“永堅公司”)、江門市德山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將科技成果及專利技術轉化為各級技術標準。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共有2家中小型培育企業的3項科技成果轉化為1項行業標準和2項省地方標準。
市質監局標準科科長楊文釗以永堅公司為案例介紹,“這家公司的太陽能光伏水泵工作效率比其他廠家高3倍,我們便引導他們制定行業標準《太陽能光伏水泵系統》,并將其研發的水功率測算法寫進標準。這項標準促使了我國太陽能光伏水泵行業向更高的技術指標推進。目前,該公司的太陽能光伏水泵系統年產能20萬臺,可實現年產值3億元,年凈利潤5000萬元。”
此外,市質監局通過引導企業建立聯盟標準,提升優勢傳統產業的產品質量。如鶴山桃源鎮部分企業通過參與《折疊帳篷》聯盟標準的制修訂,提高了技術門檻,有效約束了企業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的行為,推動產業整體向上發展。又如,通過實施標準化,該局將新會柑和新會陳皮從傳統、單一的農產品生產引導向產業化鏈條延伸。
推進質量技術基礎建設
擦亮“江門制造”品牌
4000平方米的檢驗室內,260多臺中高級摩托車檢測設備陳列其中,“國家摩托車及配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于2010年10月獲國家總局和國家認證委批準成立,至今已為企業培訓人才有230人次,開展各類產學研合作項目13項,完成監督抽查323家(批)企業(產品),出具產品質量分析報告15份……”
鄭岳劍介紹,近年來,江門加快質量技術基礎建設,2015年全市新增國家級創新平臺5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6家,形成了1個國家質檢中心,7個省級授權質檢機構的公共檢驗檢測技術服務體系。全市共有1293家企業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4家企業通過二級計量保證體系確認。
除了搭建好平臺,提升質量監督檢測服務,夯實“江門質造”,多年來,江門一直致力于培育本土名牌產品,擦亮“江門制造”品牌。
“2002年,水性木器漆尚未在行業興起,嘉寶莉便攜手華南理工大學發力水性木器漆,打響品牌知名度?!笔匈|監局質監科科長劉小如介紹,該局積極參與推動廣東嘉寶莉品牌的建設,幫助企業夯實申報創建的各項基礎工作,推動企業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修訂。此外,還幫助企業完善計量保證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推動企業實驗室檢驗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為名牌產品申報打下堅實基礎。截至目前,該企業已擁有5項省名牌產品、3個省著名商標、2個中國馳名商標等榮譽,2015年品牌價值達93.75億元。
嘉寶莉是江門成功培育扶持的名牌企業代表,近年來,江門著力深化質量品牌建設,推進名牌帶動戰略的實施。目前全市共有有效期內的工業類省名牌產品55個、農業類省名牌產品31個、中國馳名商標23件、省著名商標96件。
劉小如透露:“下一步,我們將通過加強名牌培育工作,進一步增強全市實施名牌帶動戰略的意識,促進名牌產品數量持續增加,使名牌的經濟帶動作用顯著增強。其中,重點培育近年來曾獲得省級以上名牌稱號的企業,突出培育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
根據《方案》,到2020年,江門將幫扶全市企業有效期內省名牌產品(工業類)達到70個以上,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生態原產地產品達到13個以上;有機產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等認證產品達到216個以上;中國馳名商標和廣東省著名商標數量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