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吉林省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面向社會公眾發布疫情防控以來,全市法院服務保障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情況及民商事典型案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長春中院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黨組書記、院長程鳳義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堅決貫徹黨中央、省市委決策部署和上級法院工作要求,立足審判職能,主動擔當作為,強化立審執各項訴訟服務機制,出臺《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推出14條政策措施,為保障企業復工復產、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貢獻法治力量。
長春中院研究室主任曹繼帥介紹了全市法院服務保障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情況。全市法院大力推行線上訴訟,對承擔疫情防治防控任務企業的涉訴案件,開通“綠色服務通道”,力爭快審快結。加大訴訟費用緩減免救助力度,最大限度降低受疫情影響資金困難企業司法成本。結合“萬人助萬企”活動,主動對接企業,幫助企業解決難題8件。全市法院網上開庭680件,網上立案7014件,網上立案率達82.65%,電子送達14512次,為企業提供立案綠色通道85件。堅持善意文明執行,積極引導雙方和解,暫緩采取失信懲戒、處置企業財產等措施,全市法院促成202件涉企案件達成執行和解,涉案執行標的6302萬元,實際到位3750萬元,最大限度地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長春中院民事審判第四庭庭長房紅發布全市法院服務保障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十起典型案例。這些案例涉及企業復工復產的各行業各領域,涵蓋建筑施工、買賣合同、金融借款、勞動爭議、民間借貸、知識產權等各類案由。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秉持能動司法、善意審判理念,引導當事人誠信訴訟、善意訴訟,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互利共贏,共克時艱。長春市兩級法院積極運用信息化建設成果,及時轉變審判方式,通過互聯網開展“云審判”“云調解”,快速化解涉案企業矛盾糾紛,幫助支持企業擺脫暫時困境,努力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不誤”。
最后,長春中院副院長尹彥久解讀了長春法院服務保障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部署。今后一個時期,全市兩級法院將緊緊圍繞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找準司法服務保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一是主動融入社會治理體系,堅持把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健全“分流、調解、速裁、快審”工作機制,全面推進兩個“一站式”建設,為當事人提供多層次、多途徑、高效率、低成本的糾紛解決方案。二是依法妥善審理民商事案件,堅持調判結合,充分發揮民商事審判職能。針對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難點問題,精準把握企業差異化司法需求,彰顯人民法院的司法權威和司法溫度,營造公正高效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三是堅持審判工作與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積極推進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在司法領域的深度應用,深化智慧法院成果運用,提升司法審判的質量和效率。四是進一步加強對下指導和調查研究,堅持能動、協同、創新的司法理念,針對服務保障工作中遇到的司法問題,提早預判,盡早研究,及時應對,妥善處理,切實增強服務保障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