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記者從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目前實施常態化疫情防控狀況下,廣東將通過加強重點領域的研發,實現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可控,引領和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據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楊軍介紹,近年來,廣東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結合廣東現代種業和精準農業、現代工程技術等重點產業領域,瞄準制約制造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加強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和重大裝備研發。
在目前實施常態化疫情防控狀況下,國內制造業面臨供應鏈卡殼、國內商品出口難、企業復工不達產、產業政策亟需調整等問題。廣東將通過加強重點領域的研發,落實省委、省政府印發的“制造業十九條”,實現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可控,引領和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楊軍表示,對于突發性的、關乎民生的重大事件,例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簡化立項流程,確保財政資金可以第一時間用于科技攻關。4月8日,廣東省傳染病診斷試劑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粵港澳實驗動物共享服務與技術創新聯盟、新發傳染病疫苗研發技術創新聯盟等3家技術創新聯盟正式成立。技術創新聯盟在短時間內整合各方優勢力量,聚焦服務傳染病診斷試劑、新發傳染病疫苗研發等相關產業,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廣東力量。
據介紹,廣東省科技廳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積極作為,將繼續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精心遴選高質量項目。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深入相關行業的龍頭企業進行調研摸查,進一步了解真正“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難題。除了競爭擇優類項目以外,還將在對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定向委托、揭榜制、并行資助等項目形成方式上深入探索,以精準組織實施好重大項目。
楊軍稱,繼續面向全國開放,集聚各類科技資源。據統計,目前已立項項目中有省外單位參與(含港澳地區)的占74%,吸引了一批院士團隊及中科院院屬科研機構、港澳高校等機構積極參與。下一步,將以更大力度面向全國開放集聚優質科研資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