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向東,中國向西。縱觀中國經濟版圖,西部地區經濟增長迅速,已經進入“西部時間”。在眾多中西部城市中,成都無疑是最璀璨的明星。躋身“國家中心城市”行列的成都,要成為國家城市體系中綜合實力最強的“塔尖城市”和“經濟極核”。
因為這樣一座發展勢頭銳不可擋的城市,如今,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中國價值地產年會也首次回到她的故鄉。12月21日,第六屆中國價值地產年會暨2016年中國城市價值白皮書發布會將在成都科華明宇豪雅飯店舉行。本期房產周刊,以“到成都去”為主題,帶您領略這座朝氣蓬勃的城市。
近日,在杭州某全球知名企業上班的小黃突然說要辭職回成都。在親朋好友眼里,這小伙子月薪能拿1.6萬元,回成都找同等待遇的工作并不易。然而,光鮮背后,他也有苦衷,杭州房價漲得太快。
近年來,像小黃這樣從東部沿海城市辭職回成都的案例并不鮮見,因為這座西部中心城市的確在發生巨變。以萬億級GDP為參照,國內已有10個城市入圍。近來,輿論一度熱炒北上廣深將添“新對手”,像重慶、成都、天津、武漢、蘇州、杭州等均有成為一線城市的潛力。
這些明星城市作為中國經濟地理版圖上的核心引擎,5年之后的一線城市“龍虎榜”又該如何排序?
“硬實力”:砥礪與裂變
既不靠海,又不沿江,作為一座內陸大型城市,如何抓住國家新一輪發展戰略的機遇并脫穎而出?當前,成都已被賦予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新使命。
成都市社科聯主席、成渝經濟區城市群產業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楊繼瑞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成都正在著力打造國家中心城市,實現產城融合,實現美麗成都愿景。首先,全國交通樞紐地位至關重要,必須向一線看齊,高效、現代化的交通體系背后就是龐大的人口、消費與資金流。
按照“十三五”規劃,成都力爭構建國際內陸型綜合交通樞紐,將包含建設國際性區域航空樞紐、國際性區域鐵路樞紐、國家區域性高速公路樞紐及完善對外立體交通運輸體系。
圍繞這一戰略,成都今年多項重大工程率先啟動,比如今年5月底,天府國際機場順利開工,預計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屆時,成都將成為繼北京、上海后,國內第3個擁有“雙機場”的大城市。
北卡羅納大學教授約翰·卡薩達早在新世紀初就首次提出了“航空大都市”的概念。他認為,速度經濟時代,機場已成為全球生產和商業活動的重要結點,也是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等。
除了搶占新航空樞紐的制高點之外,成都已開通成渝高鐵以及貫穿東、中、西部的滬漢蓉高鐵,還在加速建設成昆高鐵、西成客專、成貴高鐵等,像西成客專2017年通車后將銜接鄭西高鐵,成貴高鐵2019年通車后將銜接貴廣高鐵等。
作為中歐班列的一條出川蒼龍,蓉歐快鐵今年以來開行400列,躍居中歐班列首位。按照“十三五”規劃,成都正在加緊實施“蓉歐+”戰略,打造國際區域物流中心。
聚焦于成都城區,聯結周邊市、縣的公交體系初步成型,預計2020年將開通覆蓋全域的13條地鐵,地鐵(含輕軌)運營里程500公里,而成都軌道線路的遠景規劃是46條,未來將成為與德陽、資陽、眉山軌道交通相銜接的“地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