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北京發布《2016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衡量生態投入與人類發展》。在35個大中城市的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中,廣州、北京、南京、沈陽和深圳分列前五。報告指出,廣州、北京和南京都取得了相對平衡的人類發展,在預期壽命、教育和收入三分項排名均較高;深圳則因收入分項得分較高,取得了較高的綜合排名。
聯合國系統駐華協調員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羅世禮表示:“今年10月,第三屆聯合國住房和可持續城市發展大會通過了《新城市議程》,呼吁建設更安全、更有恢復力、更可持續的城市,減少碳排放,讓城市變得更加清潔、綠色,增強城市的包容性,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機會。”
報告在1日舉行的“2016中國幸福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上發布。報告基于“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對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進行了定量分析。“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是在1990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提出的人類發展指數的基礎上建立的一套定量分析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評估系統,由人類發展指數和用來衡量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城市生態投入指數共同構成。
報告指出,中國的主要城市在人類發展指數上均取得了良好成績,受評估城市該指數較上一年有普遍上漲。報告稱,對醫療健康、教育、經濟等方面的持續投資意味著中國主要城市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但是另一方面,評估的35個大中城市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普遍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