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長春工業在東北地區率先企穩回升,規模以上工業利潤自2015年下降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長春市經濟增速重回“7”時代。
截止9月底,長春投資3000萬以上的工業項目累計完成工業投資2049億元,同比增長15.5%。長春工業在東北率先企穩回升,工業總量及增速居東北四市首位,其中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955億元,同比增長5.6%。其中工業利潤自2015年2月開始下降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長春市經濟增速也重回“7”時代。
長春市副市長白緒貴介紹,今年1-9月份,工業利潤由負轉正,工業稅金同比增長10.5%,成為地方財政收入主要來源。工業產值利潤率7.6%,在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居第一位。
在東北經濟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艱難時期,長春工業投資因何實現強勁增長,并帶動長春市GDP以7.3%增速企穩向好。記者整理發現,城市發展戰略、自主創新和政策服務立下“汗馬功勞”。
明確城市發展戰略,打造投資平臺。從3月初首次接觸、到3月底項目簽約,再到4月底開工建設,充分體現“長春速度”的華為長春云計算數據中心項目,目前已經完成廠房、機房樓、輔助樓等主體工程建設。談起投資長春、落位長春的原因,華為公司長春基地負責人說長春市明確了建設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發展戰略,大力培育發展信息產業,努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華為公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提升創新增添新動能。航空信息產業園、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等等,長春市工信局科技處處長苗勛介紹,長春市正在大力推進“1+4”創新工程,即完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實施產品創新工程、協同創新工程、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創新推進工程,提升企業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
政策與服務雙驅動。今年以來,長春市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原則,打出強有力的政策組合拳,《關于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意見》、《關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等一個個含金量極高的涉及融資、稅收、人才等多方面的政策相繼出臺,增強了工業投資吸引力。為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我市自上而下建立起從市領導到相關部門負責人分級包保責任制,把項目落到部門、落到人頭,從而形成推進合力,使工業項目建設一路快馬加鞭。另外,長春市還積極搭建融資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長春市委書記王君正在全市工業轉型升級座談會上介紹,未來,長春市將加快培育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鏈條,特別是大力實施“千億級產業培育工程”,重點培育壯大先進裝備制造、光電信息、生物及醫藥健康、新能源汽車、新材料、6個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2020年在全市形成多業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