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簡稱“西博會”)開幕當天,繼吉利成都高原工廠、沃爾沃成都工廠項目之后,吉利集團再次對成都追加項目和擴大投資。
消息傳出,以整車制造業為代表的成都先進制造業在西博會舞臺上迎來“鎂光燈”頻閃時刻。數據顯示,西博會期間,成都市簽訂正式投資協議類項目135個,協議總金額1850.52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工業項目61個,協議金額1062.3億元,占比超57%。
從西門子到吉利,從東部沿海到“一帶一路”沿線,企業家投資實業為何如此鐘愛成都?不久前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數據或許能揭開答案:今年1—9月,成都完成工業投資1629.6億元,完成技改投資1486.0億元。兩大投資指標增速在中國副省級城市中雙雙排名第一。
如果將時間點再向前追溯兩年,會發現成都工業經濟呈現出顯著的穩步回升態勢。這種變化背后,是成都正以工業強市根基,以創新塑造第一動力,以成就西部經濟中心沖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根據規劃,到2025年,成都利用外資實際到位額將達到150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入駐數達到300家。
9月7日,PSA集團全球新一代標桿工廠——一期投資概算總額79億元的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工廠,僅用23個月建成投產,首款產品——東風標致4008成功下線,從開工建設到建成投產,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神龍汽車成都工廠項目創造了令人驚嘆的“成都速度”。
9月22日,備受關注的中國中車成都公司首列鋁合金A型車正式下線,從項目破土動工到正式投產僅用了315天,成為繼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工廠項目提前13個月建成投產后,“成都造”的又一次激情演出。
這樣的速度與激情競相迸發,顯然并非偶然。在成都看來,城市發展的基礎在經濟、支撐在產業。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道路上,成都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建設中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
面對招商引資更為激烈的當下,成都從引進項目到開工建設,再到建成投產,用速度擔起城市發展的脊梁。今年1—8月,中電科網絡信息安全產業園、中電子8.6代液晶面板生產基地、格力系成都產業園、中航成都航空科技文化博覽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簽約和開工,京東方二期、中車軌道交通產業園等976個重點項目完成年度計劃投資83.1%,東風神龍、一汽大眾四期擴能等53個項目建成投產。
大項目的落地帶來了工業投資的快速增長。今年1—9月,成都14個省重大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42.72億元;417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完成投資623.9億元;東風神龍、中國中車、巴莫科技等103個項目竣工投產,中電子、金發科技、遠大蜀陽等102個項目開工建設。
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以及互聯網的強勢重塑,傳統制造業加速迭代升級,這一切為成都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提供了機遇。
在成都蒲江,以德國博世集團為核心的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園,僅僅3年時間,已聚集以德資為主的精密機械企業及核心配套企業50余家,產值逾20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聚集以德資為主的外資企業100家以上,實現產值100億元。
在成都中法生態園,園區的規劃、營銷、招商、建設等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總投資達123億元的神龍汽車第四工廠就是中法生態園的入駐項目之一。除此之外,成都與法方還簽署了投資27億元的蘇伊士環能-四川能投分布式能源項目。
在成都高新區,繼今年4月該區與韓國最大風險投資機構共同設立5億元規模的創新創業投資基金,推動中韓創新創業園建設之后,中韓創新創業園所在的高新區菁蓉國際廣場舉辦了首屆中韓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一系列創新創業大賽,吸引國內外優質創客團隊入駐。
中德、中法、中韓以及中古等國際合作園區正在成為成都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產業創新合作的示范標桿,成為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經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