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是實現“鎮江制造2025”的關鍵力量,是推動技術創新、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為織補技能人才短板,市人社局多措并舉,為技能人才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今年以來,市人社局履行基礎人才綜合管理部門職能,創新“技能人才與專技人才、引進人才與用好人才、政策激勵與平臺建設、政府培育與市場培育”四個并重的基礎人才開發理念,實施供給側改革。上半年,全市共引進培養各類基礎人才2.4萬人,其中新增專業技術人才1.1萬人、高技能人才5145人,引進本科以上人才7432人,碩士以上研究生927人。
為使“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為全社會的價值認同和職業追求,市人社部門堅持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兩支隊伍一起抓,實現同等重視、同步推進、同樣提高,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價值觀念。實施“萬名技能人才培育工程”,采取健全培養體系、創新選拔機制、開展企業評價鑒定、加強技工院校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計劃到2020年底,每年引進培育高技能人才1萬名以上、高技能領軍人才(團隊)150名(個),全市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8萬人。實施“新興產業緊缺型基礎人才引進培養行動計劃”,聚焦全市十大新興產業,計劃每年引進培養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技能人才2000人,創新出臺購房租房補貼、就業創業補貼、招才引智補貼、技能提升獎補等系列扶持政策。出臺《鎮江市拓寬技能人才成長通道的實施意見》,在全省率先打通技能人才職稱評價、事業單位招考、軍隊士官報考、納入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等成長和發展的“四大通道”,允許在非公企業工作的技能人才申報相應專業技術職稱,取得高級工以上國家職業資格的技工院校畢業生參加事業單位招聘,技工院校在校生入伍可保留學籍,并把符合條件的優秀高技能人才納入國家、省、市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進行重點培養,為技能人才成長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從人才的“供給側”入手,建立完善技能人才載體,優化技能人才創業平臺供給,實現事業留人。依托鎮江大學園區,建成集“技能創業創新孵化器、技能公共服務核心區、技能合作交流示范點、技能人才培養集散地”等功能為一體的鎮江技能大師產業創新園,形成涵蓋技藝傳承、技術交流、競賽指導、人才培養的技能人才服務體系,首批8家技能大師工作室已率先入駐,同步規劃建設企業和院校“分園區”和“虛擬園區”。
堅持“人才投入是最大收益投入”的理念,充分發揮政府引導資金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人才開發工作。加大基礎人才獎補力度,在職業技能競賽中獲獎且在我市就業的職業院校畢業生獎勵1~3萬元,高技能人才、普通高校本科及研究生最高不超過20萬元的住房納稅補貼。打通基礎人才融資渠道,成立全市人才創業投資基金,對符合條件的人才項目給予500萬元以上的創業投資;推行創業貸款擔保、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科技創業企業融資擔保等融資服務方式,對大學生創辦科技型小微企業給予不超過2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培育現代人力資源服務業態,依托蘇南人力資源市場,建成集公共人力資源服務平臺和中高端人力資源服務產業聚集區于一體的產業園,入駐人力資源服務機構20余家;對各類高層次人才創辦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給予50~100萬元的資助,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