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要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力度等。今年主要在哪些領域采取了降杠桿措施,效果如何?2017年降杠桿的主要施力方向在哪里?2017年股市融資規模會有多大?
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候,傳統行業的去產能是關鍵,只有通過加快去產能才能進一步為去杠桿創造前提條件
去杠桿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這對降低經濟運行風險、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一年來,*和地方推出多種舉措,力圖為企業化解風險、防范區域性和系統性金融風險,推動經濟的穩定、有序、健康、發展。
如今,多個行業的去杠桿工作正有序推進,節奏正不斷加快。比如,房地產行業,日前,從*到地方再次強調,不允許房地產企業通過再融資對流動資金進行補充,募集資金只能用于房地產建設而不能用于拿地和償還銀行貸款。此外,地方商業銀行開始明顯收緊房地產信貸。
另外,上海等多個城市發布樓市新政。值得關注的是,和以往幾輪調控措施不同,這次幾個城市的樓市調控措施普遍要更為嚴厲。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總監嚴躍進認為,從目前打擊首付貸以及凈化房地產市場環境的角度來看,嚴格執行首付*比例要求是符合預期的。尤其是近期,包括上海等城市,在打擊首付貸的情況下,對于消費貸、接力貸等方面也在積極進行查處,這對于房地產市場去杠桿有積極的作用。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熱點城市房價趨穩,其中京滬深止漲,未來部分城市房價水平將繼續回落。
樓市去杠桿只是今年經濟去杠桿任務中的重要一環。光大證券全球*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彭文生認為,過去十幾年“杠桿”的上升和房地產泡沫是連在一起的。因此,“去杠桿”就必須要和房地產的“去泡沫”或者抑制泡沫聯系在一起,否則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問題。
與此同時,業內人士表示,作為中國當前經濟改革中的兩個*,去產能和去杠桿之間的平衡和協調尤為重要。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候,傳統行業的去產能是關鍵,只有通過加快去產能才能進一步為去杠桿創造前提條件。
目前,多地已經提前完成年內去產能既定目標,但是,產能過剩行業去杠桿仍有一段距離。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產能過剩行業企業涉及債務規模都不小,為了不引發地區性的金融風險,不少地方都在推進一些相關舉措來“有序”而非“強制”去杠桿,漸進式地解決其債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