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的霧霾席卷了近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而地處華北平原腹地的河北石家莊市,因為PM2.5一度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可稱本輪霧霾的核心之地。
關停上千家燃煤企業、每天限制一半汽車上路,目標是要在2016 年底前45 天時間內,“完成全年PM2.5濃度下降10%的任務”。然而,治霾行動第18天,12月4日,石家莊全天“爆表”。12月17日—21日,連續5天“爆表”。甚至創下AQI指數1155的極端污染天氣紀錄。據《新京報》
“決戰45天”
張蔚(化名)從一個沒有顯示任何門牌的辦公室里走出來,頭發蓬亂。“我現在什么都跟你說不了,但是這里很忙。”
按照石家莊市環保局工作人員的說法,這是石家莊市“大氣辦”。張蔚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圍繞“利劍斬污”行動而做,這是一個被稱為史上最嚴治霾令的行動。
“除承擔居民供暖和保民生等重點任務的生產線外,全市所有鋼鐵、水泥、焦化、鑄造、玻璃、陶瓷、鈣鎂行業全部停產。”“對全市制藥、化工、包裝印刷、家具等行業實行清單式管理,原則上所有揮發性有機物生產工序全部停產。”此外,市區所有建筑工地、路橋工程停工、汽車單雙號全天24小時限行。11月17日,石家莊市委書記、市長邢國輝在石家莊市第63次常務會議上公布了這次行動方案。
企業停產命令一級一級下達,石家莊東邊的晉州市,幾百家隆隆鳴響的工廠相繼陷入沉寂。一個做礦棉吸音板的企業接到了要求停產的電話,“3個小時之內,必須停產,復產時間沒說。”
這里的100多家企業生產了全國90%的礦棉吸音板,樓市一波接一波的小高潮,讓建材市場重新蘇醒,他們的生意都不錯。
“嚴防死守,決戰45天”,邢國輝在常務會議上強調。“決戰”的氛圍在這個遠離市區的小鎮上顯現。一位做鋼絲的企業老板抱怨著:“實際上不管污染的、不污染的都讓關了,礦棉吸音板廠污染比較大,但是龍骨廠不燒煤炭、只用電,污染小,也都停了。”
12月14日,礦棉吸音板廠的老板焦立豐紅著眼睛,單手撐在辦公桌上。“你別問我正在忙什么了,停產45天,我焦慮我的生存問題。”焦立豐說,他的訂單一部分出口,現在越洋電話打來,他拿不出貨,擔心客戶就此流失。但現在他能做的,也只是每天看著辦公室幾個人拿著材料急得轉來轉去。
“這么重污染也沒停課”
冬天里,站在石家莊市區任何一處高樓往外看,灰黃的空氣彌漫,原本近在眼前的對面高樓卻如加過濾鏡的懸浮物。
楊琴(化名)在22點開車至學府路和東二環的交叉口,車開過了路口,才能勉強看到是紅燈。
河北省人民醫院里,呼吸系統科跟兒科相連,看兒科和呼吸系統科的患者將長達數十米的走廊全部站滿。
一位醫生告訴記者,衛計委向河北省大多數醫院撥付專項資金購買儀器,用于檢測患者肺功能。近期,他每天上班幾乎全部在為檢測肺功能的患者工作。
楊琴開車時不敢開車窗。她也曾是醫院呼吸科的一個病人。“我兒子呼吸道住院兩次花5000多元,我兩次因為呼吸道感染發高燒,花了近7000元。”
石家莊市民胡彬(化名)最擔憂兒子上學問題,“這么重污染也沒停課。”12月20日晚10點多,胡彬去學校接孩子放學。彼時石家莊市空氣質量始終處于爆表的極度污染狀態,甚至突破了1000的指數。直到12月21日,石家莊市教育局才宣布石家莊小學和幼兒園停課一天。
為什么是石家莊
在如此大的治污力度下,石家莊為何反而出現了持續時間更長的極度污染天氣?
石家莊市一位市領導認為此輪霧霾天氣的主因“一個是氣候,一個是區域傳輸”。據環保部數據中心顯示,此次重霧霾天氣襲擊華北地區之前,山西、內蒙古、河南、山東等地都曾出現嚴重污染。這位市領導認為,刮南風和東南風,山東和河南的污染物就會傳輸過來;刮西南風,山西污染物會傳輸過來,這時石家莊指數就高。
北京工業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教授李云燕則認為,石家莊產業結構不合理,污染物排放量超出環境容量,才是石家莊霧霾久聚不散的主因。“這幾年石家莊高能耗行業的產值沒降低,反而增加,這不合理。”李云燕說。
而環保部最新的霧霾源解析也指出,工業用煤和家庭采暖用煤等是石家莊霧霾的首要源頭。
河北產業結構中,科技力不足可謂是硬傷。李云燕說,僅以萬元產值消耗標準煤比較,河北與北京就相差3倍之多——河北經濟發展要放出更多的污染物。
南開大學環境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朱坦也認為,工業結構的不合理是石家莊,甚至是整個河北霧霾產生的根本原因。
朱坦認為,由于污染已遠遠超過當地環境承載力。“如果當初石家莊發展適度,做到環境承載心中有數。就不會到今天這樣非常嚴重。”“河北省鋼的產量到7億噸、8億噸,加上巨大的水泥、煤炭產量,很容易產生霧霾。”朱坦認為,除了加強監管、環境預警外。更重要的是在頂層設計上下力氣。這就要求政府要想辦法讓污染的增量、存量減少,甚至于不增。“但這個辦法一定是科學的,長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