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末中央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這一行動迅速在全國各行各業鋪展開來,福建應聲而動,迅速吹響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集結號。本報也第一時間推出“供給側改革八閩行”專欄,記者深入生產一線調查走訪,記錄了我省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火熱進程。
作為我省2016年產經領域最熱門的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底進行得如何?取得哪些成就?本報梳理過去一年的相關報道,帶您一窺究竟。
★破題:什么是供給側改革?
如何準確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2月24日,本報“供給側改革八閩行”開欄文章《發力供給側改革 轉型升級穩增長》,對此進行了系統論述。4月,本報又與省委政策研究室聯合舉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打造福建經濟升級版”座談會,有關成果在《求是》版連續推出。
★范本:學習改革看標兵
改革風氣初開,如何行而不亂?標兵意義重大。為給改革提供可以復制的范本和借鑒,2016年2月25日至29日,本報密集報道華峰集團、松霖家居、嘉泰數控等改革先行者以及泉州市、安溪縣層面的成功經驗;此外,在2016年3月3日至18日的兩會主題報道中,推出福鼎白茶、科華恒盛、萬利達、連江官塢海帶、歐浦登光學、洛馳鞋業、新大陸支付以及福建自貿試驗區等一批推進改革的典型報道。
★案例:碰到問題怎么辦?
改革絕非一蹴而就,不可避免會碰到迂回和挫折。如何攻堅克難?本報2016年3月21日至30日期間重磅推出五篇“推進供給側改革深度觀察”,復盤解讀《石化產業,短板怎么補?》《電子信息產業:力破“缺芯少屏”格局》《新一輪技改,如何更精準發力?》《科技創新平臺,如何加快提升?》《多種糧,更要種好糧》等重點領域推進改革的經典案例;2016年3月29日、4月6日,輔以兩篇《供給側改革:企業家怎么說?怎么做?》,請各行各業企業家講解“戰術”。
★巡禮:改革號子真嘹亮
經初期磨合,我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漸入佳境。如何為高漲的改革勢頭添柴加薪、鼓舞士氣?本報于2016年4月開始,展開對我省改革一線“明星”的巡禮式全面報道,呈現福耀玻璃、明光新材、通達科技、虹潤精密儀器、雪津啤酒、福能集團、星網銳捷等企業,莆田高新技術產業園、廈門火炬高新區等產業園區,福安不銹鋼、南安衛浴、永安煤業、晉江制造業、安溪茶產業、三明林業、全省商超和便利店等產業,以及閩侯、龍巖新羅、漳州市、南平市等地區的改革銳氣,烘托改革的氛圍。
★分析:改革改得怎么樣?
改革行至半途,取得哪些成就?還有哪些不足?為找到答案,讓大家心中有譜,本報于2016年7月25日推出《記者八閩行 問道供給側》報道和主題特刊,系統回顧半年時間內福建供給側改革的進展和亮點,并分別于2016年6月17日、7月4日、8月5日、11月 16日推出《產業短板怎么補?民企對接信號足》《新常態下,福建民企如何轉型》《供給側怎么改?投資數據看明白》《供給側改革:結構更優,轉型更實》四篇報道,梳理和總結我省階段性的改革進展,為改革列出成績單。
★挖潛:改革還能這么改
供給側是相對于需求側而言的經濟學概念,與人民群眾物質需求關系密切的農業和制造業在改革中自然得風氣之先,而服務業等領域則需更多的想象力來尋找切入點。為挖掘改革潛力、啟迪改革思路,本報記者走訪各個領域,推出《點石成金,“玩”出個飛馬獎》《觀光工廠:玩創意,玩體驗,玩出好心情》《入閩游客半數以上留下過夜》《文創入駐,老工廠變身新景區》等多篇報道,展現旅游業的改革創新舉措,并關注喜相逢公司用汽車融資租賃業務彌補租(購)車市場供給不足、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在人才和技術供給側領域的獨特建樹。
★補漏:不讓改革留死角
老少邊窮地區和傳統手工制造業領域既是改革的難點,也是必不可少的要點,能否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齊頭并進、不留死角?本報于2016年10月13日至18日期間推出聚焦食品作坊轉型系列報道,重點關注了穆陽線面、連城地瓜干、鼓浪嶼餡餅等傳統手工食品作坊的轉型作為,并探討了在轉型大背景下食品作坊如何續脈的命題。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農村供銷社如何借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華麗轉身?本報也于2016年8月16日專題進行了報道。對于浦城桂花產業、福安葡萄產業等亮點產業,本報也給予了重點關注,努力展現我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