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一直是武漢經濟的“中流砥柱”,占據該市GDP的50%左右。上月,武漢又被國家列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高技能人才需求緊迫。
如何留住人才?武漢市近來連續印發《關于實施技能興漢工程的意見》《武漢市拓寬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實施辦法》《武漢市高技能人才引進工作實施辦法》三個政策性文件,拓寬技能人才成長通道,最大限度激發技能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
昨日,武漢市人社局對文件進行解讀,在部分職稱評定、技能人才流通上,武漢在全國先試先行,打破政策“堅冰”。
預備技師考事業單位可對應本科學歷
如何吸引人才落戶?在《武漢市拓寬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實施辦法》中,“取得中級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技工(職業)院校畢業生,畢業當年在武漢市企業就業,并符合該市緊缺技能人才范圍的,納入武漢市接收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和人才引進范圍。”
武漢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市屬技工院校約30多家,過去這類學生落戶限制多,且名額有限,現在首次明確符合條件的畢業生落戶與大中專畢業生統一政策和辦理通道,由市、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提供檔案管理等服務。
據悉,這一條款完善了武漢市技工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和落戶政策,與符合緊缺技能人才相關條件的中專畢業生辦理落戶手續保持一致。同時,技工院校畢業生與中專畢業生統一渠道辦理就業和落戶,方便緊缺工種畢業生在武漢落戶。
此外,預備技師學歷、待遇在報考武漢事業單位時,可對應為本科學歷。同時,武漢首次明確急需緊缺性拔尖高技能人才通過專項招聘等渠道納入事業單位編制。
技能人才可向管理崗位流動
《武漢市拓寬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實施辦法》首次明確武漢市技能人才流動方向。技能人才的職業發展由過去的“單向通道”改變為現在的“立體通道”,避免“一職定終身”。
武漢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技能人才根據個人業務能力和用人單位工作需要,可從企業事業單位技術技能崗向管理崗位流動,也可通過公開招考(聘)向機關、事業單位流動,提升其職業發展空間。
該負責人表示,武漢市支柱產業、重點企事業單位工程技術類高技能人才,因工作需要,轉換到專業技術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經申報考核,可憑國家職業資格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證書,比照認定為專業技術初級、中級、高級職稱。
武漢首次明確技能人才職稱申報途徑
武漢市在部分職稱評定先試先行,打破堅冰。《武漢市拓寬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實施辦法》第7條明確,“在武漢市企事業單位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符合相關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申報評審條件的,可申報參加相應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在武漢制造業企業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掌握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具備技師、高級技師資格或取得相當技術水平榮譽稱號者,可申報評審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任職資格,并免試職稱外語、計算機。”
這意味著,制造業企業高技能人才申報工程技術類職稱評審,將“免試職稱英語和計算機”的條款,這也是武漢首次明確各類技能人才專業技術職稱申報途徑,對技能人才政策的突破。
高技能人才給予30萬元安家補貼
武漢出臺《武漢市高技能人才引進工作實施辦法》,吸引拔尖高技能人才來漢創新創業。
武漢鼓勵用人單位采用剛性、柔性方式引進產業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其中,剛性引進是指采取調動、聘用等方式從市外引進高技能人才,并將其戶口和人事勞動關系等轉到工作地;柔性引進是指從國(境)內外以兼職、技術攻關、定期服務等方式引進高技能人才。
對于剛性引進人才,武漢將落實住房優惠政策,給予一次性安家補貼30萬元,同時,放寬落戶條件限制,引進人才可不受學歷、購房面積及金額限制在該市落戶,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也可按相關程序辦理入戶。
此外,鼓勵企業對引進的高技能人才實行特聘津貼或年薪制,對于柔性引進人才,可以按照有關政策措施,協調辦理外國人居住證、就業證和各類出入境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