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委書記王榮平,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戴源率領市黨政代表團奔赴南京,前往南京大學等10所駐寧高校科研院所招才引智。黨政領導走進科教重地,尋求更高層次、更加務實的創新合作,是鹽城貫徹落實省、市黨代會精神,為聚力創新、建設產業強市集聚更多資源的新年開篇之作。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聚力創新,強調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對鹽城來說,關鍵是著力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方式。南京高校科研院所眾多,是全省重要的創新策源地,是我們尋求創新合作的重點區域。”走進每一所校園,王榮平都盛情邀約。鹽城謀求合作和服務高校院所的滿腔熱情得到熱烈回應,此次共簽約合作項目125項,其中全面合作項目8項、共建研發服務機構項目14項、人才項目6項、技術和產品研發項目97項。
精準借力,創新瞄準策源地
“鹽城求賢若渴,誠意十足!鹽城市黨政主要領導,率領所有縣(市、區)書記、縣(市、區)長一起前來,是我們今年迎來的第一個陣容強大的黨政代表團。”南京大學黨委書記張異賓感慨,這是鹽城推進產業強市、生態立市、富民興市的實干精神、務實行動和創新舉措。
其實,為確保高校之行能推動更多科技創新成果落地鹽城,新年之前,鹽城各地已做足功課,精心策劃,精準對接。各縣(市、區)和相關部門組織重點園區和360多家企業,與37所駐寧高校院所洽談,最終對接項目422項,同時達成一批引進高學歷人才意向。
“鹽城作為全省最大的乘用車生產基地之一,又是全國首家霧霾治理研發與產業化基地、部省市共建的產業基地。推進產業強市,鹽城離不開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研究院,戴源握住校長聶宏的手說:“希望我們不僅在企業層面深化合作,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在鹽轉化,并在園區建設和產業發展上加強對接,為鹽城發展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產業提供技術人才支撐。”
合作共贏,地方聚力高校添彩
創新是發展重要的源頭活水。多年來,鹽城與駐寧各大高校之間已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東南大學與鹽城合作的4個項目被列為省級重點研發項目和科技支撐項目,2個項目被列為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南工大領銜創建有機電子與信息顯示國家重點實驗室鹽城基地;南京大學鹽城環保技術工程研究院2011年運行之初,就被列為省產學研重大創新載體,堪稱校地合作的成功典范。
“2010年,我們合作的項目數全年加起來才幾個,這回一次性就簽約21個項目,雙方合作越來越緊密,前景越來越廣闊。”南工大簽約現場,校長黃維一番話振奮人心。而數字增加的背后,是合作層次的提升,特色更明顯,領域更拓寬。產學研合作進入佳境,讓更多駐寧高校與鹽城結為重要戰略伙伴。東南大學此次與鹽城簽約32個,其中產學研項目多達27個,平臺項目5個。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創新的源泉,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招才引智,將讓更多企業走上創新之路,未來更富活力。“我們計劃用3年時間,建設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再攀新高。”與南航簽署共建產品研發中心協議后,江蘇豐信航空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小琳信心倍增。豐信的飛機發動機零部件再生制造項目,在2016年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先進制造行業全國總決賽上獲全國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