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公眾信息網全文發布《重慶市建設國內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規劃》結合我市金融業的發展基礎、發展機遇及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明確提出了未來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國內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設取得顯著進展。
金融支柱產業地位將進一步加強
根據《規劃》,我市建設國內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具體目標有6個。
一是金融支柱產業地位加強。到2020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9%上升到11%以上,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更為顯著;金融業資產規模由2015年底的4.2萬億元上升到7萬億元左右。
二是形成完善的金融機構體系。銀行、證券、保險及各類新型金融機構加速集聚發展,基礎功能更加完備。到2020年,金融機構數量由2015年底的1500家增長到2000家左右;行業結構更加合理均衡,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補充的金融機構體系基本成型。
三是打造特色金融市場體系。地方金融要素交易市場創新發展水平明顯提升,特色功能更加突顯,市場交易能力和輻射范圍持續擴大。到2020年,金融要素市場交易規模比2015年的9919億元增長兩番以上,達到5萬億元左右。
四是建設扎實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征信、支付、綜合統計、國庫、消費者保護以及金融后臺服務體系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金融運行的配套功能更加完善、保障更加有力。
五是服務功能建設取得新突破。圍繞金融結算、金融交易、資金融通、保險保障、金融普惠等重點領域,基本形成特色化、差異化、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金融功能。其中在發展特色金融結算服務方面的目標是:到2020年,力爭全市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達到6000億元,跨境電子商務結算規模突破200億元,跨國公司總部結算規模達到5000億元,離岸金融結算規模達到6000億美元,金融要素市場結算規模達到5萬億元,企業賬戶資金結算規模突破1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