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環保部公布了2016年全國74個主要城市的空氣質量排名,“廈門藍”繼2015年進入全國前五之后,去年再次挺進前五,最終排名第四。但京津冀區域的空氣質量卻相當的不樂觀,為應對空氣污染,今年環保部將研究制定更大范圍的應急聯動措施。同時,將對空氣質量惡化、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不落實的地區及責任人進行問責。
2016年74城空氣年終榜單出爐:“廈門藍”連續躋身前五
近年來,對于“廈門藍”,廈門是呵護有加。以揚塵為例,揚塵作為空氣質量的殺手之一,廈門要求地鐵施工地安裝噴淋系統,從源頭降低揚塵污染。此外,對于揚塵的治理,也納入了市容考評范圍,并出臺對應的問責制度,對治理不善的單位負責人進行問責。在強力政策的保駕護航之下,“廈門藍”一直是廈門人引以為傲的顏色。從污染天氣上看,去年,廈門依舊保持了極高的空氣質量優良率,污染天數屈指可數。
因為對“廈門藍”的呵護,廈門在全國的空氣質量排名也一直很靠前。去年,全國74個主要城市中,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前10位城市是海口、舟山、惠州、廈門、福州、深圳、麗水、珠海、昆明和臺州市。
不過,相比2015年,廈門去年的空氣質量排名有所下降。2015年,廈門在同樣的排名中,高居第二位。但是,連續兩年躋身前五,這也是不多見。
環保部介紹,2016年全國環境空氣質量形勢總體向好,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數和優良天數穩步增加。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84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達標城市數同比增加11個;優良天數比例為78.8%,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
環保部:今年將對空氣質量惡化地區責任人進行問責
盡管空氣質量形勢總體向好,但空氣污染已經影響到了國民的身心健康,據環保部介紹,2016年,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前10位城市仍主要集中于京津冀區域,這10個城市分別是衡水、石家莊、保定、邢臺、邯鄲、唐山、鄭州、西安、濟南和太原市。同時,京津冀區域1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56.8%,衡水、保定、石家莊達標天數比例不足50%。
針對空氣重污染,曾經有過60多個城市同時啟動應急預案的情形,據環保部有關負責人透露,2016年1月1號,新《大氣污染防治法》全面實施后,環保、公安加強聯動執法,開展聯動執法1.7萬次,聯合整治突出問題6500余個,各地公安機關對1600余起污染大氣環境類違法案件涉及的1500余人予以行政拘留,并對空氣質量惡化明顯的7個城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進行公開約談。
就應對重污染天氣,環保部有關責任人也指出,將研究制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方案,針對冬季污染采取更大力度的防控措施。將研究制定更大范圍的應急聯動措施,盡最大努力減少重污染天氣的影響。同時,今年將持續開展環境保護法實施年活動,將大幅度提高超標排污企業的違法成本。積極運用新的“兩高”司法解釋,加強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持續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將《大氣十條》落實情況作為環保督察重點,緊盯問題整改落實。環保部透露, 2017年,將建立完善目標責任制,對空氣質量惡化、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不落實的地區及責任人進行問責,確保完成既定目標。推動未達標城市編制限期達標規劃,切實落實地方人民政府責任。
【新聞觀察: 守護“廈門藍” 發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空氣質量優劣,關系到一座城市的形象,百姓生活是否安康,也會影響到城市的發展。一張空氣質量榜單引發出一場思考,大氣治理我們能做什么,政府又該擔怎樣的責?
廈門的好空氣得來不易。一直以來,廈門深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在發展產業的同時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當城市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大,廈門通過劃定生態紅線,定點定樁,為廈門的發展留住生態底線,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廈門藍”已經成為一張燙金名片,守護這一城清新空氣,人人有責,在低碳減排、控制揚塵等方面,我們不能松懈。
2016年全國74城空氣質量年終大榜單出爐,從各地媒體報道的口徑上,我們就能看出“幾家歡喜幾家愁”。比如,“廈門藍”連續躋身前五,透著滿滿的自豪;而有的媒體曝出,榜單上倒數前十名的城市,河北省占了六座,你家上榜了嗎?聽起來頗有幾分無奈。畢竟,空氣和水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元素,人們高度關注城市空氣質量,是對自身生存狀況的關切。
地方政府應該為當地環境質量負總責
從榜單上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境質量同比有所改善,但仍是我國大氣污染最重的區域。環保部門表示,今年將對空氣質量惡化地區責任人進行問責。為什么要問責地方責任人?按照新環保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法,地方政府應該為地方環境質量負總責。這樣的責,不只是一種行政責任,更代表著一種政治責任。空氣質量惡化,暴露的都不是幾個基層部門官員的責任心問題,而需要有系統性反思。雖然霧霾治理難一蹴而就,但是面對百姓最現實的訴求,必須持續改善、不斷優化。對空氣質量惡化問責,就該“應責盡責”,進而讓治霾責任體系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