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省委書記李強在參加省黨代會蘇州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了著名的“創新四問”,在蘇州干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成為歲末年初蘇州最熱的話題之一。
“創新四問”中的第一問,是“在全省創新格局中,蘇州怎樣發揮引領性作用”。這既是總要求,也是未來創新發展的方向。
省委對蘇州提出了創新要“沖在全國第一線”的要求,同時要求蘇州“應該成為全國的創新高地”,要求固然很高,但也符合蘇州在全國的地位。
吳江是大蘇州的重要板塊。自2012年撤市設區以來,吳江在蘇州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答好“創新四問”這份沉甸甸的問卷,吳江不能等待,不能觀望,而應主動作為,發揮引領性作用,走在蘇州大市第一板塊。
去年上半年,亨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被授予全國“時代楷模”榮譽稱號。中宣部的表彰決定里說,“他以產業報國為己任,努力依靠科技創新,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打造擁有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的民族企業,成功走出一條創業創新之路”。
崔根良帶領的亨通,是吳江產業創新和民企創新的杰出代表,這兩個方面,正是吳江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主攻方向,在全力以赴做好“創新四問”吳江答卷時,需要我們牢牢把握。
首先,要繼續保持全省民營經濟領頭羊的地位。吳江的創新重點在民企、關鍵在民企。創新必須有產業作支撐,有規模作保障。吳江民企接近4.5萬家,注冊資本超2100億元,絲織品、化纖、電纜、光纖光纜、電梯整機等在全國乃至全球都有一定影響,這是吳江的一筆巨大財富。不斷破除妨礙民企發展壯大的體制機制藩籬,讓企業家們能夠沉下心來做實業,尤其需要吳江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全面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5”行動計劃,推動改革落地見效。
其次,要明確產業創新的主攻方向是世界領先。絲綢紡織、光纜電纜、電子資訊、裝備制造四大支柱產業已經有量的積累,接下來是質態與業態的提升,要通過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的協同發力,加快生產智能化、管理現代化、經營國際化、營銷網絡化,推動企業群對標國際水準,聚焦細分領域,挺進行業高端,不斷鞏固和提升核心競爭力。
再次,要把智能工業作為產業升級的關鍵抓手。繼續實行智能工業發展“155”計劃,即三年內樹立100家智能工業示范企業、500家試點企業,動員5000家行動企業,形成各有側重、各展所長的智能工業梯度發展格局,把基礎搞扎實,形成高平臺的集群優勢。
在做好“創新四問”的答卷中,吳江有著得天獨厚的產業優勢,只要全區干部群眾和廣大企業家認清方向,擼起袖子加油干,相信一定能以更多的優秀成果,引領蘇州乃至全省、全國的創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