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召開2016年市政協重點提案督辦會,圍繞加快互聯網+醫療發展的主題,對重構綠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構建便捷高效可及的精準醫療和就醫模式等方面展開探討。記者從會上獲悉,福州市已將互聯網醫療作為“十三五”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專項規劃,并提出建立醫患信息互動平臺、開展遠程診療等六大任務。
福州市政協委員、福州市第一醫院院長助理丁毅黎說,福州互聯網+醫療發展起步較早,比如福州市第一醫院醫聯體,早在2014年就開展放射和心電遠程診斷等項目,整合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基層,重構醫療生態,取得明顯成效。但在調研中也發現,遠程醫療的醫生多點執業、遠程會診醫院間的服務費收取、網上藥店監管、信息安全、病人隱私權和相關管理機制出臺滯后等現象,制約了互聯網醫療的進一步發展。
缺乏統一平臺,醫院各自為政也是一個限制因素。據了解,近幾年福州市各醫療機構建立起來的各種衛生信息系統都不在統一的平臺上,相互之間不能互聯互通,甚至多頭管理,造成“信息孤島”現象愈演愈烈。“有的縣級醫院上了醫院信息系統和互聯網醫療后,軟件公司經營不善,企業倒閉,由此帶來的系統升級和售后服務困難的案例屢見不鮮。”丁毅黎說。
此外,丁毅黎還指出,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缺位,無法引領“互聯網+醫療”產業有序發展,是當今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問題找到了,如何破解難局?丁毅黎建議,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推行全市統一的電子健康檔案平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互聯網醫療建設,整合所有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系統資源,通過升級、并軌、重構發揮應有的作用,降低老百姓看病的成本,讓醫院、醫生、患者三方共贏,感受到變革帶來的好處。
據福州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福州市成為全國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市試點城市,明確提出把“智慧醫療”項目作為智慧城市重點民生工程項目,其建設內容提出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探索互聯網在線醫療新模式,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改善群眾就醫體驗。
“可以說,這是從政府層面明確鼓勵和支持互聯網醫療發展,確定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方向。”該負責人強調,市衛計委將互聯網醫療作為“十三五”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列入了《福州市衛生計生事業“十三五”專項規劃》,并圍繞互聯網醫療發展提出6個建設任務。
首先,建立醫患信息互動平臺,即為醫療衛生機構搭建智能化健康管理平臺,開展社區醫生網上簽約服務,為居民提供健康監測、健康風險評估、慢性病跟蹤隨訪、老年健康照護等服務。
其次,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即支持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實施遠程醫學影像診斷系統、遠程病理診斷系統、遠程心電診斷系統、遠程醫療會診系統、遠程醫學教育系統,上級醫院為基層醫院提供遠程醫學影像、病理、心電、會診、教育等遠程服務。
第三,建立互聯網健康門戶網站,向公眾開放健康檔案互聯網查詢,并提供健康監測管理、預約診療、尋醫問藥、特色醫療、專家門診時間表、健康教育等內容。
第四,建立互聯網云醫院,依托市級綜合醫院開展互聯網醫院試點,制定相關機制,打通檢查檢驗、藥品配送、醫療支付等環節,面向社會推出常見病、多發病的在線咨詢與在線門診。
第五,推行互聯網醫療便民服務,如基于移動終端應用的預約診療、第三方醫療支付、檢查檢驗結果查詢、醫療知情通報、醫保(新農合)開放診間結算等服務。
第六,打造智慧健康管理,引入智能可穿戴健康狀態監測設備和便攜式健康監護設備,借助互聯網實現對病人家庭化監測和遠程醫學指導。
在立法方面,“由于醫療行業特殊性,互聯網醫療仍然屬于新興事物,尚未形成成熟的發展模式。”上述負責人介紹,國家衛計委今年已組織有關專家啟動了互聯網醫療立法方面的調研工作,福州市將待國家層面的法令頒布后,適時出臺相關條規,促進互聯網醫療的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