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堅持制造業立省,振興實體經濟。作為制造大市,過去一年,東莞打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組合拳”,通過一系列扶持措施,推動企業穩定健康發展。
走進勁勝精密位于東城的新廠區,智能制造示范車間正在有序運行。這是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著力打造的重點項目,也是政府積極引導企業走向智能制造的有益嘗試。該示范車間申請到“2016年東莞市3C產業智能制造示范車間項目”最高資助1000萬元的政策扶持。
東莞勁勝精密組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黃河:“他們(企業)在投入的方面,就會膽子更大一些、步子更快一點,這就是一個最重要的政府職能(之一)。也就是幫助企業,引導企業走向轉型升級之路。”
據預測,整個智能制造示范車間項目投入運行后,生產效率提高20%,運營成本降低20%,產品研發周期縮短30%,不良率降低30%。
2016年,東莞市出臺“開展‘親企清政’工程促進非公經濟發展”36條和“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全面提升外經貿水平”45條,共81條措施,匯集了大量財政資金扶持或引導獎勵條款推動非公經濟發展,包括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市場等。
市商務局副調研員 雷慧明:“這四十五條措施是實實在在、扎扎實實的經過我們測算,超過3億以上的資金來全面支持加工貿易企業、外資企業健康發展。”
在推動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東莞開展實施降成本行動計劃,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等7個方面綜合發力,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東莞共為企業減負221.1億元,其中,降低企業稅費負擔142.4億元,降低財務、電力等生產要素及物流成本78.7億元。
在政策組合拳的推動下,2016年,東莞市經濟實現了穩中向好,預計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1%左右,誕生了2家千億級企業,新增500億元企業2家,新增主營收入超10億元企業17家,總數達24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