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重慶市新聞辦召開的2016年度重慶市群眾安全感、政法隊伍滿意度和司法公信力指數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述三項指標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上升,有的連續3年或4年保持上升態勢。
重慶市政法委常務副書記袁勤華通報說,2016年重慶市群眾安全感為95.36%,與2015年同比上升1.82個百分點,連續4年保持上升態勢;政法隊伍滿意度93.64分,與2015年同比上升0.60分;政法系統司法公信力得分為93.97分,與2015年同比上升0.63分,連續3年保持上升態勢。
上述指標是由市委政法委、市綜治辦委托重慶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采取國際通用的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方式(CATI),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抽樣調查而獲得的數據。整個調查歷時30余天,共撥打調查電話64萬余個,成功獲取樣本47070個。
本次調查主要揭示了以下三個特點:平安建設深入人心,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肯定與認可;政法隊伍能力素質更加過硬,群眾滿意度持續增強;堅持改革和法治雙輪推進,司法公信力明顯提升。
中華工商時報記者注意到,重慶尤其在著力服務保障經濟發展方面可圈可點。
袁勤華介紹說,市委政法委研究制定了《依法慎用強制措施平等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專項工作方案》,組織開展涉企強制性措施問題專項清理、集中整治等6大服務發展專項行動。
法院系統出臺《關于進一步為兩江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十條意見》《為重慶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更加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見》,受理審結商事案件、破產案件、知識產權案件同比大幅增長。
檢察機關依法辦理批捕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和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推廣等環節職務犯罪,依法查處在國企融資并購、資產轉讓、工程建設等環節和領域權錢交易、中飽私囊等腐敗犯罪。
公安機關依法打擊經濟犯罪案件、涉假案件、破壞環境資源案件,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工作,受理群眾異地辦證17.1萬名,對51個國家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啟用電子臺胞證簽發,推行24小時自助辦證點,簽發出入國(境)證件225萬人次。
司法行政系統出臺《關于充分發揮律師職能作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深化“企業法律體檢”活動,辦理公證19.6萬余件。同時,全市政法機關積極支持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為企業生產創造了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