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很大,我要往小了說。在說之前,我需要先說明兩點。
第一,本文說的文人不是狹義的那一小撮,而是廣義上的文化從業者,也就是說不是針對某一位,而可能是在座的每一位。
第二,我不掰扯什么叫文化,我不是來普及概念的,而是來聊另外一個詞,文化產業。
△學習報告會的主題為 “讓文化創造無限的經濟價值”。
首先我要說,文化產業屬于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詞匯。
在西方國家里,沒有什么所謂的文化產業,只有娛樂產業——是個充滿褒義與包容的詞。你現在看見的景點、游樂場、劇場、景區化的遺址、電影、音樂、漫畫、藝術展等,都叫娛樂產業。
但在中國,“娛樂”是帶貶低意識的中性詞,也是一個排他詞,尤其這些產業的操盤手很多都是國企,所以為了政治正確,便有了“文化產業”這個詞;近兩年又冒出個“文娛產業”,即文化娛樂產業,反正就是要表明,不管干啥,文化不能丟。
我們總是喜歡討論政治的玄機與迫害,而習慣高看文化一眼,殊不知文化才是最大的政治(這點自己想象,不宜多談)。
說回西安的文化產業,做得怎么樣?用一句話概括:舊的看不懂,新的沒意思。但對比全國同類城市的話,其實還差不多,75分吧。
但沒有一座城市能比西安這樣重視文化產業,早先也有言論稱,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經濟中心,西安要做文化中心。
瞧,西安這戲加的,使命感多強?
西安的文化產業主要是依附曲江系,作為大本營的曲江新區,也搞出了CCBD和QCIC兩個以“文化”作為命名關鍵詞的產業區,一個叫中央文化商務區,另一個叫文化產業聚集區。
△ 西安CCBD規劃效果圖
但蓋好了寫字樓,曲江發現西安搞文化產業的公司太少了,在搞的公司大部分也都太窮了,能不向政府要補貼就已經要燒高香了。
于是2016年8月,曲江做了一個機智的調整,在原本主要對文化企業入駐大力扶持的政策下,也出臺了同樣對金融類企業入駐的優惠回報。
這塊有個小背景,那就是在2015年與2016年的西安寫字樓市場,金融類客戶是排名第一的客戶來源,所以曲江寫字樓要去化,只能去抱金融企業的大腿。
△ 2016年金博會主題為“文化?金融助力新絲路”
這也間接說明了,西安的文化企業還普遍虛弱,不成氣候,撐不起所謂的“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