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商務委發布了《重慶商圈發展報告》,這是重慶首份商圈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分政策篇、綜合篇、專題篇、風采篇四部分,收錄了重慶中央商務區和市級統計主要商圈的建設發展報告,詳盡敘述了重慶商圈從起源到發展現狀及十三五規劃。
目前,我市已經形成中央商務區、城市核心商圈、社區便民商圈(鄉鎮商圈)三級現代商圈體系,主城5大核心商圈人均人流量超過120萬人,觀音橋、南坪、南濱路智慧商圈日均上網人數超過10萬人次。按照規劃,到2020年,重慶市將建成50個城市核心商圈、1000個鄉鎮社區便民商圈。
重慶首份《重慶商圈報告》出爐,旨在展示重慶商圈建設成就,總結商圈發展經驗,提高商圈科學發展水平,對商圈宏觀管理、政策導向、決策參考具有重要作用。
發展歷程
三級商圈體系已經形成
重慶歷史悠久,巴渝文化古樸厚重,商業文明源遠流長,商貿興起于秦漢,發展于明清,繁榮于民國,鼎盛于直轄,自古為西南地區工商業重鎮。
直轄之初,1997年,市政府和渝中區投入3000多萬元,改造建成中國最早的商業街之一——解放碑中心購物廣場。
2003年,沙坪壩區三峽廣場建成,成為重慶第二個城市商圈。江北區政府以7.5億的基礎設施投入,吸引30多家企業投資200多億元,建成觀音橋商圈,盤活商業設施50萬平方米。之后楊家坪和南坪商圈相繼建成,形成了主城區五大商圈發展、五朵金花綻放的格局。后來,萬州、涪陵、永川等城市也建成區域特色商圈。
2010年,針對重慶大城市、大農村并存的實際,將城市商圈的成功經驗向基層推廣,在全市實施了社區便民商圈和鄉鎮商圈發展戰略。按照“商住分開,人車分流,立體開發,集中打造”的16字,將解放碑、江北嘴、彈子石定位升級為中央商務區,由此形成了中央商務區、城市核心商圈、社區便民商圈(鄉鎮商圈)三級現代商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