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多方調查,結合中國旅游研究院提供的數據,從行業投資、商業模式、消費趨勢、熱門產品、旅游目的地五大方面看旅游行業的最新熱點,從消費者和企業兩端前瞻2017年中國旅游業發展趨勢。
“體驗經濟”、“產業鏈經濟”時代來臨
某旅游網站發布的《2017春節黃金周出游類別結構及旅游消費行為調查報告》顯示,春節旅游市場需求旺盛,全國旅游消費規模再創新高。2017年春節黃金周全國共接待游客3.44億人次,同比增長13.8%。我國公民出境旅游總量約615萬人,同比增幅近7%,其中團隊游人數37.4萬人,同比上漲2.5%。出境游散客和自由行人數增加,高端出境游增長迅速。
隨著國民消費與出行能力的迅速提升,散客自由行逐漸成為主導旅游形式,人們對旅游的期待也不斷提高。“出門旅行的目的是為了體驗當地文化與生活方式。”北京旅游愛好者劉女士如是說。
“春節前就有很多人來預訂了,大多是家庭或結伴的學生。”北京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員告訴北京晨報記者,春節黃金周期間旅游預訂火爆,另外針對中小學生的游學活動也頗受歡迎,“如今90后學生更注重旅途中有怎樣的體驗和怎樣的收獲,景點線路的選擇不再單一。”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德謙表示,隨著人們旅游次數的增加及消費需求的提升,早期的景點觀光旅游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現在的游客更加注重在精神層面的體驗和感受,注重對歷史、文化、生活的體驗。今年是旅游發展的提質之年,中國旅游已經開始從啟蒙期向高速發展期轉變。而旅游也已經從單一的“門票經濟”向深度精品旅游的“泛旅游模式”轉變。現在選擇自助游的越來越多,也預示著旅游業已從快速地表面的景點觀光旅游不斷向深度旅游,慢旅游發展。
“消費者導向”
引領旅游產品
“隨著大眾旅游和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游客需求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凱撒旅游相關負責人表示,人們不再止于“吃喝玩樂”“游山玩水”基本要素方面的享受,而是更加鐘情于那些具有綜合特征的旅游地和旅游項目,從而能在一次旅游過程中獲得多重滿足。
據途牛旅游網與中國旅游研究院在1月10日聯合發布的《2016-2017中國旅游消費市場發展報告》顯示,在需求和產業的雙重作用下,2017年,郵輪、海島游繼續成為消費熱點。另有數據顯示,在郵輪頻頻進駐中國市場之后,國內母港港口的運力將增長50%以上。更多興建和翻修、擴建的主題公園會給旅游市場帶來更為豐富的產品。
專家預測,2017年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體驗性旅游消費支出比例將增大。中國旅游研究院指出,隨著全域旅游、“旅游+”等新業態、新要素的發展,未來旅游核心產品和衍生性產品的消費將被進一步拉動。文創、科技等要素在旅游中的滲透,將改變以往的旅游消費結構,如文化娛樂、目的地生活體驗方面的體驗性消費,將進一步擴大。其中,鄉村旅游成為旅游消費的重要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