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如何準確地找準發展著力點、抓準轉調突破點,如何更好地踐行發展新理念,建設美麗幸福新東營?在市第六次黨代會上,申長友同志在所作的報告中給出了答案:“堅持創新引領,打造東營經濟‘升級版’。今后五年,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發展動能轉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全面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目標既定,動能滿格。“讓創新成為引領東營發展的第一動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產業新體系”、“培育發展新動能”……從報告中可以看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打造東營經濟“升級版”,將成為東營市未來五年發展的主攻方向和目標要求。
推進農業現代化
在全社會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現代化加快發展的關鍵階段,農業的支撐保障作用日益重要。就東營來講,積極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更是踐行發展新理念、建設美麗幸福新東營的必然選擇。
“過去的五年,我們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園區化比重達到48%,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黨代會報告中,重點提及了現代農業發展取得的可喜成績,“實施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程,打造一批現代農業示范樣板”,也成為東營市未來五年在推進農業園區建設方面的重要戰略舉措。
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水平是關鍵抓手。近年來,東營市緊緊抓住黃藍兩大國家戰略交匯和整建制列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機遇,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農業龍頭企業達到560家,農民合作社發展到765個。今后五年,東營市將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積極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休閑觀光等新興產業,多措并舉助推農業現代化建設。“報告中提到的‘實施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程,打造一批現代農業示范樣板’,這是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層次,促進農民增收的必要舉措。我們應充分發揮農民合作社經營主體的作用,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更好地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尹晨代表這樣告訴記者。確如尹晨代表所盼,黨代會報告中的關于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務實舉措,為全市的現代農業之路描繪出了宏偉的發展藍圖。
“實施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行動,推進‘渤海糧倉’科技示范、生態畜牧提升、‘海上糧倉’建設等工程,發展綠色種植和生態養殖,建設全國重要的工廠化食用菌、生態畜牧、現代漁業基地;加快農業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強化科技支撐,改善設施裝備條件,打造黃河口農產品品牌,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農業農村投入,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穩定完善基本經營制度;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辦好新型農民學校,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構建產業新體系
蓬勃發展的東營,在加速“新舊”轉換中,如何填補傳統優勢產業的下滑“空缺”?在黨代會報告中,東營給出了響亮的回答。
“開展產業轉型升級攻堅行動,制定實施傳統產業轉型、新興產業育成路線圖,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柱、戰略新興產業為引領、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在宏偉藍圖的指引下,一項項構建產業新體系的硬舉措、好辦法將陸續實施,目標直指未來東營經濟的轉型升級。
實施“中國制造2025”東營方案,推動由制造業大市向制造業強市跨越;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進東營制造向東營創造、東營產品向東營品牌轉變;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領軍企業……
在加快推進東營經濟轉型升級中,既需要夯實先進制造業的支柱作用,也離不開現代服務業的主導作用。未來五年,東營市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積極迎接服務經濟時代的到來,報告中明確指出:打造區域性服務中心,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品質化轉變。這一“提升”和一“轉變”,不僅有利于東營經濟發展中新業態、新動能的出現,也加快了全市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作為第三產業的服務業因此受益。
不僅如此,未來五年,為構筑發展新平臺,東營市將圍繞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創新型產業聚集區建設,著力打造五大新的發展平臺,同時,東營市將在發揮投資關鍵作用的基礎上,通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創新企業資本運營方式,加強對企業的扶持等關鍵性舉措,健全強化構建產業新體系的外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