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了兩年,還是搬走了。“東北缺這方面人才”,公司負責人王樹武說。去年底,這家從廣州招商到吉林省的環保企業打道回府了。
“給的薪酬比北上廣高,兩倍多,但留不住人。”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換熱器公司董事長趙國宏發愁,從大城市、外企聘來的科研團隊,干了一段就回北京了,嫌城市小。
今年全國兩會,吉林代表團開放日當天,有媒體再次提及東北人才嚴重流失。本地人才,怎么盤活?高端人才,如何留住?要讓飛走的鳳凰又回還,吉林開始“筑巢”了嗎?
穩存量,盤活本地人才
在東北有個說法,大部分精英在政府機關?!耙欢螘r間以來,機關、事業、企業間人才的流動還不夠通暢。”吉林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全省高技能人才總量不足,技能勞動者僅占就業人員的1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不能滿足振興發展需求。
在高校等事業單位,吉林積極鼓勵科研人員既做企業“冠名教授”,又做市場“產業教授”,允許其獲得合法收益、融入市場。比如,長春工業大學為曾經還是普通教師的張明耀保留人事關系和工資待遇,支持其與吉林化纖開展合作并任副總。后來,公司T300碳纖維成功應用于神舟火箭。
農村人才匱乏,思想也一度不夠開放。3年前,恩然和30多位南開大學等名校生回家鄉洮南市成立合作社。開始阻力很大,一些父母認為考上好大學又回來是沒出息。后來,學校里的專業知識走進田間,雜糧雜豆特產也通過電商銷往全國,家人不僅支持還參與其中。
“很多出去讀書的大學生留在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這是正常的人才走向?!奔执髮W團委書記代磊說,相比把去外地讀書的本地人吸引回來,留住本省高校學生更有效。但吉大畢業生留在本地的少,留下的有不少去了機關、高校、一汽等體制內單位。
“以前,政策鼓勵走出去打工拉動經濟?,F在人才回歸,要解決回來干什么的問題?!遍L期研究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村屯空心化問題的吉大社會學系副教授劉威說。為吸引本地優秀人才回流,延邊出臺9項扶持政策搭建平臺,超1.1萬人返鄉創就業。在全省,2016年返鄉創業5.4萬人,直接帶動就業27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