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川首位城市,成都是四川自貿區的主體和核心
在中國自貿區邁入“3.0時代”,四川自貿區脫穎亮相,向世界亮出全方位開放的鮮明態度。那么,四川自貿區如何建?將有哪些特色?作為四川自貿區的主體核心區域,成都又將怎樣建設?昨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就四川自貿區建設相關情況進行了介紹。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介紹了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兩大片區的建設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成都建設自貿區擁有六大堅實基礎
作為四川首位城市,成都是四川自貿區建設的主體和核心。四川自貿區實施范圍119.99平方公里,一共涵蓋了三個片區,其中成都占據兩個片區:成都天府新區片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總面積100平方公里。
近年來,成都經濟社會取得了快速發展,為建設自貿區奠定了堅實基礎,展現出四川自貿區建設中的成都優勢。
一是綜合實力雄厚。201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170億元,經濟總量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
二是產業基礎扎實。目前,成都產業發展已形成電子信息、汽車、機械、食品4個千億產業集群,成都高新區、經開區2個千億園區。
三是創新要素集聚。成都獲批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2016年新登記市場主體33.5萬戶,增長34.6%,新增發明專利3.4萬件、新增科技型企業超過1.2萬家。
四是對外通道暢達。蓉歐快鐵開行班列數量居中歐班列首位。截至2016年底,成都的國際(地區)航線達95條;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已開工建設,預計于2020年建成投用,屆時成都將是繼北京、上海后,全國第3個擁有兩座國際機場的城市。
五是營商環境優越。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審批事項最少、審批效率最高,被世界銀行評為“中國內陸投資環境標桿城市”。
六是國際影響力較強。在蓉世界500強企業達278家,駐蓉領事機構達16家,國際友城達33個,中德、中法、中韓、新川等高層次國際合作平臺先后落戶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