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申辦工作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日前在上海召開。國家確定上海作為承辦城市,為上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重大機遇。
全球制造業創新人才競爭形勢嚴峻
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發達國家積極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對制造業創新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近年來紛紛采取有力措施,增強其在新一輪全球人才爭奪戰中的競爭優勢。同時,又對高端技術、高端產業、高端環節、核心人才的國際轉移采取諸多限制性舉措,導致全球范圍內制造業創新人才競爭形勢嚴峻。
紐約實施了應用科學計劃、高科技人才輸送管道項目、職業技術學院高中預備學校制度和免配額工作簽證計劃;倫敦實施了企業家簽證、杰出科技人才移民簽證、倫敦市長國際學生創新獎等措施;巴黎推出了針對技能和專業知識、特殊經濟貢獻、創業人士等不同類型的簽證計劃,同時大力推進法國科技之門創業競賽計劃;東京實施國家戰略特區政策放寬外籍人才創業限制,同時一貫重視技術一流的藍領工人的培養與激勵;柏林注重對制造業領域年輕人的職業教育培訓,并重視數學、信息科學、自然科學和技術專業后備人才培養。上述大都市吸引、培養產業創新創業人才的新舉措,使其在全球產業人才競爭中保持著優勢地位,對我國制造業人才發展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從全國總體情況看,盡管我國制造業人才培養規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制造業人才總量、人才結構、人才素質、人才對產業發展的貢獻率等,與支撐制造強國戰略目標的現實需求相比還有不小距離。如制造業人才結構性過剩與短缺并存、制造業人才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企業在制造業人才發展中主體作用未充分發揮、制造業生產一線職工社會地位和待遇整體較低等。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了我國制造業對國內外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從上海的情況看,就制造業人才狀況而言,跟著名全球城市相比,產業人才總量規模、工程師數量及比例、理工類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人才數量及比例、理工科大學數量與質量、博士學位獲得者數量及比例、人才國際化水平、人才政策競爭力等,都還存在不少弱項。而且更需要引起重視的是,據《上海市2016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制造業吸納的畢業生比例明顯低于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行業和科研行業。另據 《上海市企業招聘滿足率報告》,制造業企業招聘滿足率長期低于全市企業招聘滿足率的總體水平,用工成本高、結構性人才短缺和創業企業招聘難等問題比較明顯。這種狀況對于上海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非常不利。
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面臨重大機遇
教育部、人力資源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聯合印發的 《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 為我國制造業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明確指引,同時對制造業人才發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堅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大方向。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但在近年經濟發展中,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困境,經濟脫實向虛現象相當嚴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把“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作為今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四大任務之一,并提出了以增強企業內生發展動力為核心的工作思路,將推動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制造業產業地位、產業形象、社會環境的改善,是吸引、集聚優秀人才的基礎。
二是切實提高產業人才發展工作大定位。把制造業人才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在人才工作總體格局中,要深化對制造業人才發展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進一步突出、提高產業人才工作的定位,改變重前端教育培養、輕后端經濟應用的情況,在產業人才政策創新、體制機制改革、項目設計、資金投入等方面,做出與制造業發展需要相適應的系統謀劃和安排,開創專業技術人才、技術技能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制造業三支人才隊伍建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