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早一個項目的合作,到校企共建的省級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到京博(青島)聯合中心在學校旁邊的大學科技園區落地運行,京博控股與我校的戰略合作協議即將簽約,這標志著我們與企業的合作進入了一個深度融合的新時期,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15日中午,青島科技大學(下稱“青科大”)合作發展處副處長紀正尚對經濟導報記者透露,京博研究院和青科大共建的山東省烯烴催化與聚合重點實驗室,已于4月22日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驗收,在這之前,實驗室已完成成果轉化2項,取得經濟效益5000余萬元,其中的溴化丁基橡膠作為綠色輪胎的關鍵材料,填補了國內空白。這是青科大牽手企業共建研發中心或實驗室的一個縮影。
就在今年3月初,通過該校科研成果轉化支撐而登陸資本市場的第七家公司——青島高信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一所省屬高校,緣何能集聚專家智慧,以創新平臺孵化實體企業?如何以小投入撬動大產出?協同創新路上還有哪些“心結”?經濟導報記者走進青科大綠色輪胎與橡膠協同創新中心(下稱“協同創新中心”),探尋其創新路徑。
不找校長找市場
“創新理念,不找校長找市場。”這是青科大校長馬連湘經常提及的一句話。據悉,該校與全國30多個市、縣的2000多家企業建立了全面合作或科技合作關系,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或提供核心技術支撐而上市、掛牌的公司包括軟控股份、萬華集團、賽輪股份等7家。
數字背后,是從技術研發、中試到產業化的無縫對接。如何對接?打破信息不對稱,“以國家輪胎與橡膠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為導向,企業缺什么、市場需要什么、產業有哪些共性難題,我們就研究什么。”協同創新中心劉偉博士坦言。
協同創新中心創建方之一、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新服務部副部長張木亮說,“我國輪胎行業長期面臨歐盟輪胎標簽法案貿易壁壘,中心牽頭攻克綠色輪胎制造關鍵技術,履帶裝甲實心輪胎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為中國輪胎企業打開了成長空間。”
據悉,協同創新中心構筑了“一院一谷”模式——綠色輪胎與橡膠研究院、橡膠谷。
“美國俄亥俄州阿克隆市駐青島代表處”“中國橡膠工業協會駐橡膠谷辦公室”……
15日中午,緊挨青科大的橡膠谷一片靜謐,但這里卻容納了行業的頂尖“大牛”,信息匯集與交易、成果孵化與技術轉移非常活躍。
青科大材料學部辦公室主任翟靜向經濟導報記者介紹,阿克隆市是“世界橡膠之都”,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輪胎生產公司固特異總部就位于該市,橡膠谷致力于打造我國橡膠行業的“硅谷”,現在是全球化工橡膠行業最具公信力的第三方服務平臺。
據她了解,“其中的眾研網精選了國內外136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萬項可轉化科研成果進行線上交易。”
創新平臺帶動產出
協同創新中心辦公室主任邱桂學介紹,協同創新中心由省財政專項投入2300萬元,帶動牽頭高校投入1.95億元,其他協同單位特別是軟控股份、三角輪胎、中策橡膠、雙星輪胎等共投入3.6億元,產生經濟效益17.1億元,社會效益5.8億元。
小投入如何撬動大產出?“密封橡膠制品、交通運輸設備用零部件尤其是高鐵配件,新材料的應用、新技術的突圍,大幅降低了國產高鐵的生產成本。”橡膠密封減震制品研發商——青島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萬明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作為協同創新中心的動態參與單位,海力威依托青科大學科優勢和產學研創新平臺,于去年3月在新三板掛牌,“技術和材料的年合作投入在100萬至200萬元之間,對于產品科技含量和品質的提高,無法用經濟指標簡單進行換算。”張萬明稱。
青科大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肖建斌對經濟導報記者稱,“我幾乎是看著海力威‘長大’的,我們在新材料的應用上一直有深度合作,成果轉化后,其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很可觀。比如汽車高端密封件和高鐵橡膠配件,采用合作研發的新材料,提高了橡膠材料的耐高溫低溫等級20℃,既擴大了產品的應用范圍,又延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替換高端進口材料,市場價格能降低20%以上,大幅提高高端制造業產品的國產化率。”
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教育廳科技處獲悉,協同創新中心是在“山東省高等學校協同創新計劃”下設立的,2013年3月,省教育廳和省財政廳、省科技廳聯合實施了上述計劃,首批共立項建設23個、培育建設12個“山東省高等學校協同創新中心”。這些中心引領帶動了大批具有創新意義和應用價值的高水平標志性成果的產出。
創新全鏈條缺什么?
構建從基礎研究、共性技術到成果轉化應用的創新全鏈條,探索創新鏈與產業鏈互融的全鏈條、系統化科研組織模式,是科技創新驅動、科研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要求。協同創新中心到底該怎樣協同?如何兼顧各方利益?
“不能與市場脫節,要預判企業成長速度與發展空間,比如橡膠行業,同質化競爭是否嚴重?產能是否過剩?”肖建斌坦言,看得見的成果背后,還有很多處于小試或中試階段,距離產業化還有一定距離,這個階段企業不愿投入,學校也面臨資金的壓力,“比如,是否可以嘗試設置有效的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把市場前景好、技術先進度高的先進行孵化?”
“今年3月,山東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學校,更名為青科大山東化工研究院,成為學校的科研機構。研究院在鄒城的中試基地將為科研成果轉化、工程開發提供極大便利。”青科大科技處軍工辦副主任于本亮介紹說。據悉,在與社會類技術轉移機構合作的模式上,學校開始嘗試聘任專兼職經紀人或技術經理人機制。邱桂學直言,“技術經紀人制度是個新生事物,學校近期將出臺相關政策,以解決技術經紀人‘放不開手腳’、工作流程繁瑣和簽訂合同期限較長等問題。建立目標管理制或會更有效果。”
紀正尚建議,有必要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