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平湖市廣陳鎮與國內知名投資開發企業漢富藍城小鎮開發有限公司正式簽下“春風江南”小鎮項目,這讓很多平湖人興奮了。抓住自身生態環境及區位優勢,廣陳將自己定位為“上海生態后花園”,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型農業,并注重休閑度假、旅游、養老等主題開發,將“生態新城”稀缺價值進一步放大。“春風江南”小鎮建設規模3平方公里、總投資100億元,致力于打造集“養、旅、農”為一體的復合型特色小鎮,將成為輻射上海乃至整個華東區域的標桿性養老示范項目。
有人說,平湖發展的快與慢,與接軌上海工作抓得緊與松密切相關。平湖人的夢想里,總是浸染著上海的色彩。無論是上世紀80年代以穗輪村鉸鏈廠為代表的鄉辦工業崛起,還是上世紀90年代以茉織華為代表的外資企業興起,抑或是進入21世紀初期日資光機電企業的集聚,每一步發展、每一次轉型,都離不開上海的溢出、輻射和帶動。
在“十三五”開局之年,與上海一衣帶水、地緣相接的平湖,借勢黃浦江,涌動招商引資大潮,翻騰起轉型升級巨浪,揚帆起航新征程。
這是一份2016年初以來平湖接軌上海的最新產業報表數據:累計引進上海地區內資項目43個,計劃總投資110.75億元;引進內資25.13億元,占全部實到內資的50.3%;注冊資本15.82億元,占68.2%。今年1至7月,平湖從上海地區引進外資項目10個,合同外資共2億美元。到目前為止,平湖全市已有8個招商主體在上海設立11個蹲點招商點,共派出招商人員24名,今年初以來共外出招商1357天,接觸客商1498人次……
2016年,平湖市在接軌上海的戰略中加了一個定義詞——“首位”,顯示決策層搶抓上海“五個中心”建設重大機遇,主動出擊、拓展合作、提速接軌進程的信心和決心。然而,在長三角城市群紛紛瞄準大上海,使出渾身解數爭搶對接新紅利的當下,平湖怎么做才能真正實現近水樓臺先得月呢?
平湖市發改局副局長、合作交流辦主任史玉良說,平湖市委、市政府出臺的《平湖市全面深化接軌上海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明確了平湖本輪接軌上海的目標和方向——兩個無差別,即市場規則、政府辦事規則與上海無差別;三個更好,即產業配套條件、政府服務效率、人居環境更好;更強調了方法路徑和決策的落地執行效率。圍繞規劃(政策)、基礎設施、主體、產業(要素)、社會事業五大接軌工程,2016年確定了80多項重點工作。在組織架構上,除了市委書記、市長掛帥,以上率下,把45個部門和所有鎮街都納入接軌上海的組織體系外,還實行功能化分工,下設“一辦六組”,即辦公室,基礎設施組、社會事業組、工業組、服務業組、農業組、組宣組,全面推進精準化對接。
2月,上海張江高新區管委會正式批復同意設立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并建立上海張江、金山區、平湖市兩地三方的張江長三角科技城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5月,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列入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7月,平湖市商務局在上海浦東新區舉辦了平湖光機電(汽車零部件)產業投資環境說明會,推介后已有4批上海客商到林埭、曹橋等主體考察洽談;8月,總投資70億元的臨滬盤古項目與平湖臨滬產業園正式簽約,平湖現代服務業接軌上海又邁出了重大一步……
“我們希望通過深度接軌上海,讓平湖有更開放的環境、更具競爭力的產業以及更具文明素養的居民。”平湖市領導深知,上海是長三角的龍頭、中國經濟的中心,也正在成為世界的經濟中心,當前,上海“四個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蘊藏著優質產業外溢、優秀人才外涌等“紅利”,平湖對接上海,就是對接資源、對接市場,接軌上海就是接軌全球化。無論是把平湖內在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還是滿足老百姓對更高生活品質的強烈需求,都需要平湖把接軌上海這篇大文章做深做實。
在廣陳鎮山塘村村部南側,搭建著20多個鋼管大棚,里面種植著各種各樣的葫蘆,共有60多個品種,其中一些葫蘆已經結出了小果。這個占地面積17.5畝的葫蘆種植基地就是今年上半年引進的一個上海農業主體,首期投資150萬元,預計11月份成熟。這些葫蘆與傳統食用葫蘆不同,屆時將對它們進行加工,制作成裝飾品葫蘆、葫蘆酒壺等,同時也將吸引游客來體驗,進行葫蘆繪畫、烙鐵畫等。
今年平湖農業接軌上海邁上了新臺階。平湖市農經局專門編制了農業招商指南,已洽談農業項目6個,其中落戶2個。同時,與上海蔬菜集團也初步達成合作協議,以“上海菜籃子基地”的形式加強接軌,建設一批平湖蘑菇、蘆筍等上海蔬菜外延生產基地。今年上半年,平湖農產品營銷總額9.6億元,其中供滬農產品銷售額達到3.5億元。1至7月,平湖實現休閑觀光營業總收入8500萬元,銷售農產品3200萬元,吸引游客45萬余人次,其中上海游客29.8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