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一座重工恤商傳統悠久的名城。進入近代以來,工業產值一度列上海、廣州之后居全國第三,產業工人數僅次于上海居全國第二,“至善、誠敬、創新”的工匠精神縈繞全城,一大批企業集團和知名品牌誕生于此。
今天的無錫,工商業的光芒似乎有些暗淡。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從連續多年的江蘇第二跌落到第三,不少制造業企業離開無錫,產業空心化讓人擔憂。
無錫怎么了?
2015年3月,李小敏就任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此后,近半年的時間里,他和包括無錫市政協委員在內的無錫各界人士廣泛交流,深入研討,“產業”成為大家口中的高頻詞。2015年8月,中共無錫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舉行。李小敏指出,無錫經濟發展的歷程、稟賦和定位,決定了無錫必須堅定不移走產業強市的發展道路。制造強則工業強,工業強則產業強,產業強則經濟強,經濟強則城市強。堅定不移發展先進制造業,是無錫重振產業雄風,實現產業強、推動經濟邁上新臺階的現實途徑。
“產業強市之路是無錫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符合無錫實際,符合人民群眾利益,已經成為全市上下的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今年8月26日,無錫市政協主席周敏煒在無錫市政協積極助推產業強市企業家委員座談會上表示。一年來,無錫市政協,也圍繞產業強市主題,全面發力。
密集協商讓智慧閃耀光芒
無錫市政協委員范曉君最近家里在裝修,不過他并不太煩神。“我在裝修時引入互聯網生態企業的一些產品和做法。很多事情在手機上就可以完成,用不著一遍遍跑工地,省了不少心。晚上回家,我新買的小米電飯煲,掃一下二維碼就能根據不同的米種,以及我處的地區,判斷使用不同的烹飪方式,煮出符合我胃口的米飯。這是我之前用的傳統電飯煲做不到的。”范曉君從個人生活講起,暢談他對無錫產業發展的思考。“我在家裝和煮飯中的改變,其實是生態型企業發展帶來的。最近樂視宣布要在湖州投200億建汽車生態園。生態型企業迅猛發展可見一斑。無錫產業基礎好,配套完善,非常適合生態型企業。應該多引入、培育生態型企業,形成裂變效應。促進無錫產業強市跨越式發展。”
從個人生活的一滴水,看到無錫產業發展的藍海。時刻關心無錫發展的委員不僅是范曉君。
黃飛明委員最近也有一件寬心事——兒子想回來了。“我兒子浙江大學的本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畢業的時候我動員他回來。他反問我:‘你什么意思?我們同學里哪有去無錫這種城市的?’最近他開始思考結婚生孩子之后的生活,算一算賬,不回無錫的想法松動了。我發現,很多‘985’高校的畢業生,剛畢業時總想著去北上廣打拼,可真到了要面對柴米油鹽時,無錫的吸引力才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