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開始,本市啟動美麗社區創建工程,截至2016年底,全市累計打造出661個美麗社區。越來越多的市民感受到美麗社區創建的巨大成果,一大批舊樓區居民從生活環境到心情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美麗標準高
當選不容易
近年來,本市按照《美麗天津建設綱要》要求,結合社區建設實際,以“居民自治規范化、管理手段現代化、辦事服務便捷化、人文環境宜居化、生活方式文明化、群眾參與廣泛化”的標準,著力把社區打造成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生態宜居、平安文明、人際和諧、持續發展的社會生活共同體。通過創建美麗社區,健全了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工人才“三社高效聯動”的基層社會管理模式,在社區社會管理創新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本市將美麗社區建設納入美麗天津建設總體規劃,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通過自上而下的規劃引領和政策創制,確保了美麗社區建設科學推進。在創建過程中,把美麗社區建設指標體系分為6個大項目,81個子項目,量化打分,并引進第三方評估機制,通過統一目標和任務,統一考核和評比,確保了美麗社區建設有序開展。
社區不僅美麗
還有切實福利
為了讓社區居民切實享受到美麗社區創建帶來的福利,在美麗社區評選過程中,高標準要求生活環境的徹底改善。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彰顯人居環境之美。完善的社區基礎設施,良好的社區人居環境,是推進社區建設的基礎保障。以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和社區物業管理為突破口,多措并舉,綜合施策,全面提升社區人居環境質量。從優化社區硬件環境、滿足居民需求入手,實施社區辦公服務設施達標工程,100%的城市社區建成了社區服務站。提高社區辦公經費標準,打造美麗社區建設的載體平臺。
實施舊樓區提升改造。從解決老舊社區服務功能不完善、設施環境老化問題入手,對成片舊樓區的道路、市政配套、環衛、停車、樓面、綠化等基礎配套設施進行提升改造,累計改造1340個舊樓區、852個散片小區,受益居民達340萬。越來越多的津城百姓從社區完備的軟硬件中受益,過上了更便捷、舒適的生活。
不斷優化社區服務。實施惠民服務優化工程,堅持政府引導與居民自治相結合,政府保障與社會承接相結合,專業服務與志愿互助相結合,救助與慈善相結合,健全社區公共服務、志愿互助服務、便民利民服務相銜接的社區服務體系。豐富社區服務載體。實施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擴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范圍,重點發展救助、優撫、養老、家政等基礎保障服務,協調推進便民商業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菜市場建設進街道。不斷引入智慧社區項目,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智能服務,社區居民生活更加便捷。
優秀人才進社區
評選標準更嚴格
在創建美麗社區的過程中,本市還涌現出一大批專業人才,他們在一線深入開展基層黨建、優撫雙擁、低保濟困、救災救濟、老齡養老等服務,全天候服務社區居民,由此還推動建立了社區社會工作員天津地方職業水平評價標準,推進了職業化建設。截至2016年底,90%以上的45周歲以下社區工作者取得職業水平證書,形成社會工作師319人、助理社會工作師1330人、社區社會工作員6656人的人才隊伍。
今年,本市將進一步深化社區治理創新,修訂完善美麗社區創建指標體系,健全美麗社區動態監督機制,對申報社區考察按照“不確定時間,不事先通知”的要求,采取實地巡查和暗訪,查找問題。同時,開通微信公眾平臺,公布申報社區名單,社區居民可以通過公眾平臺隨時關注、查看并發表評論,也可以將發現的問題以文字或圖片的形式上傳到平臺,為美麗社區評選活動提供實時的依據。本市將進一步加強城鄉接合部居住區社區組織建設、舊樓區長效管理機制建設和社區信息化建設,全面提高社區治理水平。